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08年股灾持续多久(08年股灾原因)

2023-04-14 05:36分类:牛市操作 阅读:

2019年5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举办了一场讲座,题为“关于‘黑色星期一’的集体记忆——历史视角下对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的重新解读”。讲座由法国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研究中心洛尔·克努埃勒·科尔研究员(Laure Quennouëlle-Corre)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孟钟捷教授、朱明副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当日跌幅高达22.3%,5000亿美元蒸发,创历史记录,因此有“黑色星期一”一说。然而,此后若干年间,很少有人关注或提及这次股灾。在里根经济学,即金融放松管制政策背景下,此次华尔街股市崩盘可被视为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下的第一次金融危机。而且,这次危机揭示了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对危机的处理方式及影响。这正是克努埃勒·科尔研究员选定1987年华尔街股市危机作为集体记忆研究的对象的原因所在。

克努埃勒·科尔研究员在讲座中指出,自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问世,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史学界关于记忆史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但鲜少有史学家,尤其是经济史学家将记忆的概念应用于金融问题,仅有金德尔伯格的著作《疯狂、惊恐与崩溃——金融危机史》关注到了危机记忆。大众关于金融危机的记忆都是短期记忆——当新的商机出现后,金融危机很快就会被忘记。

《疯狂、惊恐与崩溃——金融危机史》

在克努埃勒·科尔的研究中,她首先明确了两组概念:第一是20世纪20年代由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及其传递机制;第二是与记忆相对应的“遗忘”机制。这两组概念可以用于金融危机发生后大众对金融危机的理解和投资行为。

克努埃勒·科尔研究员将股灾后的集体记忆分为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由投资者、学者和政客的记忆所构成。短期记忆发生在股市崩盘之后的两年间,即1987-1989年。当时大量的报告和学术评论对崩盘的复杂起源进行了分析。长期记忆则发生在20年后,即2007-2008年金融危机后,学界重新审视了1987年“黑色星期一”危机,并将批判矛头对准放松管制政策和市场失控。

危机爆发后的两年,短期记忆主要集中在描述危机以及探寻危机爆发的原因。此次危机来势汹汹,但因美联储的及时介入,投资者迅速恢复了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信心。两个工作日内,道琼斯指数恢复至危机前的57%,两年后,美股指数超过了崩溃前的最高点。

在舆论层面,1987年危机发生前,媒体及影视作品对华尔街与交易员的刻画无不昭示着资本市场的繁荣,以致“黑色星期一”的突然发生将人们迅速带入恐惧的氛围中。媒体大肆渲染危机的可怕性,夸大事实以吸引读者注意力。此次金融危机不仅被视为金融界的危机,还引发了公众舆论的沸腾。在学术层面,经济学界试图解释危机爆发的原因,他们将其归结为“基本面分析、投机泡沫或市场失灵”:首先,危机爆发前几个月,美国的预算和贸易赤字问题,限制性货币政策,以及征收公司合并收购税的立法建议增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经济基本面失衡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放松管制政策和全球化因素影响,美股价格被高估,投机行为滋长;第三,受计算机辅助高频交易,投资组合保险等科技创新影响,市场出现失灵状况。单个来说,宏观经济、投机和创新三个因素都不能完全解释股票市场崩溃的规模和范围。大多数分析师认为,三者共同造成了华尔街股灾,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因研究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这里,克努埃勒·科尔研究员重点讨论了市场失灵因素。关于这个问题最有影响力的报告之一是《布莱迪报告》。1987年11月5日,里根总统命令财政部长尼古拉斯·布莱迪领导的总统市场机制问题报告组汇报此次危机的具体情况。两个月后,《布莱迪报告》问世。该报告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所使用的程序交易手段,即,与算法相关,与股票价值无关的自动买卖程序。这种自动买卖方式会放大股票价格波动趋势,加上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影响,华尔街危机最终由金融创新、市场联动性(交易所、股票和利率市场)共同作用所引发。但是同一时期,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主张,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只是一种“对市场上已经使用的做法的合理化”,投资者的行为不是根据程序交易,而是出于模仿行为。他建议从社会学层面分析市场行为,不过这一主张遭到了同行的质疑。

尽管危机后出现了各种讨论,但是危机本身很快就被人遗忘了。克努埃勒·科尔研究员认为,造成这种集体记忆丧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黑色星期一”的大幅亏损并没有造成经济衰退或银行危机,其消极影响没能唤起人们持续关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1987年危机迅速地从集体记忆里消失。一些专家还认为,美联储对“黑色星期一”的回应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使得投资者对美联储平息低迷市场的能力充满信心,市场效率、金融放松管制政策和金融国际化程度并不需要被质疑。

第二,政府及经济学界普遍从货币层面解释1987年危机,而没有深入探讨市场失灵因素。他们认为金融市场波动与货币波动密切相关,危机主要源于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元汇率的不稳定性。所以1987年危机被视为偶发性冲击。

第三,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左右,国际大环境是政府继续推行自由化政策,学界普遍崇尚以新古典主义“市场效率”思想为基础的放松管制政策。市场波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大为盛行,1987年的金融危机并未在主流学术论文中被研究或被提及,更没有被视作市场失灵的显著表现。

2008年由次级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尤其是对亚洲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大众对1987年危机的认识。人们对股市崩溃,特别是1987年的股灾重新燃起了兴趣。经济学家和监管机构开始强调金融结构和高频交易系统的影响,市场的有效性也遭到质疑。一些报告将金融危机归咎于证券、衍生品过度化,以及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等方面。二十国集团于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一些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没有充分认识和解决金融市场的风险,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也没有考虑到国内监管行动的系统性后果。”

同时,再度审视官员、记者及交易员的记录发现,金融创新,利率、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应当被视为股市崩溃的主要原因,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便是这一问题的最早表象。2010年前后,若干关于1987年华尔街股灾的著作相继出版,如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于2013年发布的报告:《1987年股市危机》;乔治·阿克洛夫与罗伯特·希勒于2009年出版的关于探讨投资人行为的论著《动物精神》。

结论部分,科尔研究员指出,自1987年华尔街股市崩盘以来,三类社会团体——专家(官员和经济学家)、金融从业者(投资者和交易员)及非内部人士——对黑色星期一的记忆发生了很大变化。危机发生初,除少数经济学家(如罗伯特·希勒)和《布莱迪报告》外,在公众、投资者和交易者眼中,此次崩盘只被认定为一场一次性的冲击。官方报告对市场失灵作出了各种解释,包括过度和不受控制的创新手段。但整体而言,支持自由市场制度的声音占主流,他们认为是货币政策而非市场机制造成了此次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经济类文献展示的针对股市崩盘的集体记忆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们开始将1987年金融危机视为市场过度波动的最早警告。金融从业者、政府和外界人士将其作为一个结构性问题加以考虑,而经济学家和专家则更为详细和深入地探讨了市场波动等问题。

所以本次研究,即1987年危机,是一个市场失灵及缺乏监管因素被低估,后来又因另一次金融危机而被重新评估的例子。这项研究探讨了记忆的路径,另外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我们还需考虑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情况,以评估某一事件如何被记忆。随着新媒体网络在回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也是在创造新的集体记忆吗?

科尔研究员最后指出,从记忆不断演进的例子中我们要学到的最后一课是利用过去。当一场新的危机发生时,我们会关注到过去的危机,所以1929年危机至今仍被人们所讨论。但是为什么1987年“黑色星期一”却或多或少被人们遗忘?因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愿意保持和增加金融市场的收益率,维持自由市场制度。发生危机后,他们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宏观经济问题或投机泡沫。这或许就是1987年华尔街股灾被视作意外危机而被忽略的原因。2007-2008年,次贷危机迫使我们重新考虑市场失灵问题,以另一个角度看待过去。此后,我们见证了市场监管的回归及“货币主义”面临的挑战。它提醒我们,当潜在的思想意识或时代发生改变,对过去的记忆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过去十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从危机到繁荣的跨越。

美国成功度过了2008年次贷风暴;欧洲也从2010年欧债危机中逐步复苏;低迷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罕见的曙光,日经225指数从2012年的不到9千点涨到了超过2万点;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的过程中,并未出现太大的经济波动,可以说成功“软着陆”。

过去十年,到底是什么力量,或者说什么原因,让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如此之顺畅的复苏通道呢,好像没有人能够具体说出个一二三四五,以至于当人们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时,根本想不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说全球经济真正的推动力量,是生产效率的提高,那么过去十年,几乎没有革命性的发明创造,也没有更为重大的科技成果颠覆原有的经济运行逻辑。互联网、智能移动设备等等革命性的科技力量,十年前就已经普及。那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过去十年的经济复苏?

过去十年,人们对主权信用货币的不满,以及依赖于超低利率,对股市等资产价格的追逐,催生了两种强大的需求。一个是对去中心化资产的需求,一个是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初,也可以说是美国金融危机孕育出来的“怪物”,到了2017年,全球主流市场开始疯炒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不能扼杀,那就接受、驯服,华尔街不得不把比特币这个异类,推上正规的金融产品行列。2017年末比特币期货在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上市。12月18日上市当天比特币的价格是19000美元/枚,这比2017年年初的1000美元,整整上涨了19倍,而九年前第一枚比特币诞生的时候,几乎是一文不值。

比特币总量恒定、去中心化、无障碍支付等特点,给无数个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期许,就像2001年至2008年间,美元大贬值(跌幅超过40%)期间,全球对黄金的追逐一样(期间黄金价格上涨超过三倍),拥有了一种能够有强大自我说服力的,对财富的表达方式。

同时,投资者也在追逐更多的风险资产,十年间,各国股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高走势,尤其是美国股市,从2009年的6500点,涨到了一周前的26000点,过去半年里,“再创历史新高”的声音,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另外,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追逐,也是难以想象的,曾经欧债最严重的国家,在这一轮经济复苏中,其债券出现了“脱销”走势,上个月的时候,欧债危机的漩涡中心希腊国债收益率,竟然创了历史新低。

纵观人类的发展,为了满足对物质的需求,贸易成了最伟大的创造发明,从而才有了基于贸易的工业变革、信息化的飞跃。但为了更好的为贸易服务,金融逐步取代了大部分经济活动,成为全球资源流转的重要分配机制。在经济危机、经济繁荣的周期轮动背后,已离不开金融市场。

也就是说,在没有新经济作为推动力的前提下,过去十年的经济繁荣和复苏,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全球性的超低利率,这种超低利率,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另一个是全球债务的疯狂扩张。这两个因素,成为过去十年全球经济繁荣的主要推手。也是孕育“比特币”等金融怪兽的土壤所在。

2016年中的时候,被誉为“债券之王”的比尔·格罗斯(BillGross)在自己管理的基金公司JanusGlobalUnconstrained官方推特上说:“全球利率处在500年历史中的最低水平。高达10万亿美元的负利率债券。这是一颗终有一天将爆炸的超新星。”

全球性的超低利率,给重复消费提供了基础,成为过去十年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繁荣的最根本力量。过去十年间,全球债务总规模扩大了超过50万亿美元,占到历史积累总债务的四分之一,十年间全球三大央行的资产表全部翻倍。

在国内,国人每消费三块钱,其中一块钱是借来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同样基于信贷的大幅扩张。也就是说,回顾过去十年,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无非是在信贷持续增加的前提下,多购了一套房子、多买了一台汽车、多换了一部手机等等。

但这种以超低利率,以及高负债推动的经济繁荣,最终将以资产价格的再平衡,或者说全球财富领域的再分配而获得出清。到2015年末美联储启动首次加息,以及从2016年开始中国加大去杠杆力度,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各个大国都在试图阶段性的结束这种模式。尽管新的经济形态还没有出现,但不能用透支信用的形式完全被传统负债(慢性自杀)型经济模式绑架。

历史总是在必然中,出现很多偶然。

2017年,特朗普的上台,暂时打乱了全球经济的预期,一个不守规则的总统,人们所盯着的,是他能够如何鲁莽的搅动市场。从上台之初的大规模基建计划,到后来的减税号召,以及扬言要废除对华尔街的紧箍咒“多德弗兰克法案”,撤换美联储主席耶伦等等。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特朗普的“企业家风格”,给各类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业务预期,美国股市进入了新一轮特朗普周期。

但到了2018年,市盈率已经到达24倍的标普指数,以及曲线过于陡峭的道琼斯,早已承受不起预期的折腾,由超低利率和少数巨头支撑的美股,承载了过多的市场渴望,当没有足够新的概念来驾驭这种渴望时,失落会悄然而至。

导火索终于来临,即将接任耶伦的美联储新主席鲍威尔,是近三十年来,第一个并非经济学家、也未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美联储主席。美国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非常不确定性的时代,就像特朗普的当选,鲍威尔就任美联储主席,对于市场来说,预期会在瞬间扭转。

市场开始回笼现金,美股开启调整模式,引发全球股灾,美元指数触底反弹。

美国重要资产的调整,所引起的,并不是对美元这一主权信用货币的抛售,反而是在恐慌开始之际,美元变得有些抢手。这跟2008年开启的次贷危机是何其的相似,美元自2001年以来的弱势,竟然终结于2008年美国国内的次贷危机,这是一件值得每一个投资者都思考的事情。当一个国家资产暴跌,经济面临奔溃的时候,货币竟然还在飙升。

相比已经被腰斩的比特币,美股的波动似乎还算不了什么,但这一次资产价格的结构性跳跃,可能远比历来投资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全球需要用非常阵痛的方式,修复对信用的透支,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去杠杆,风险资产进入了保守期;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新的产业革命,此时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也只是十年前危机的一种重复。

如果没有新的经济组织结构出现,没有“旋转门”,把过去的负债跟未来的资产隔离,那么人类的奋斗,将会进入一个非常巨大的陷阱,因为未来大部分国家和组织,以及家庭,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利润),可能还不够去支付所欠债务的利息,更不要说偿还本金了。

基于此,有很多投资者对资产的认知,已经变成了不可逆的对未来的一种新的选择,就像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时代过度一样。新的生态,新的泡沫,但没有泡沫,拿什么孕育新的生命。

未来十年,会有新的经济逻辑诞生吗?

拥有500万(相当于一个新加坡人口)活跃钱包地址的比特币,背后是一种能够推动新一轮经济重构的技术,这一技术大家都叫他区块链。

区块链并不是任何人的负债,直到现在,全球没有多少金融机构会给区块链做资产认证,也没有金融机构参与对区块链资产的信用背书,这类资产正处在剧烈的波动期,但并不会成为经济的隐患,反而可能是一种突破性的自我改造,它生长的逻辑,本身就很难成为某一个特定对象的负债,是有别于过去十年,乃至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债务经济”的一种新的尝试。

要准确预测未来十年的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十年,一定是人机交互的十年,智能设备将成为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新物种”。

问题在于,人的世界和智能设备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运行模式,未来人类数量增长的速度,肯定要远远低于智能设备的增长,在一个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少的地球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智能“生物”需要一个自我运行的世界,需要一个无形的手来调节它们自己的世界。如果建立一种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动和激励,形成一个虚拟的类似于人类世界运行模式,人工智能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达到跟人并行,且更多的为人类创造出价值。

人类的激励机制,是在有了市场经济,有了“公司”这样的组织之后,才变得异常有效的,但把这种效率更大幅度的提升,是有了主权信用货币之后,它让交易的成本变得更加低廉。尽管纸币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有很多的弊端,但无法抹去其对人类经济发展史的贡献,因为它进一步激发了人的欲望和动力。

人工智能的时代,原有的这种激励方式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你很难用纸币去激励一台机器去为你工作,就像你也很难用一张纸去激励猴子一样,只有人这个生态体系,才对纸币有特殊的认知。

那么什么样的技术或者激励机制,能够解决人机交互,甚至是机机交互的问题,这种技术就能在未来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变化和进步。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可能有机会改变现有的人工智能所遇到的难以逾越的挑战,那就是智能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激励问题,token作为一种区块链资产,目前遇到的争议比较大,但这个东西的出现,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里,技术变革的核心。就像人类生态需要货币一样,智能设备的世界,需要token,需要永动的算法。

区块链到底会不会成为未来十年的新经济,尚未可知,但如果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恐怕等到下一次资产价格大调整或大转变的时候,你还会一脸无辜、周身茫然。

最后,回归到本文的主题,前一个十年,全球用超低利率和高负债率走出了金融危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靠什么走出超低利率,以及用什么偿还债务?哪些资产将成为持续被抛售的对象,哪些资产会得到更多的关注等等,对投资者非常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是需要更加开放的思考来回答的。未来将在“私投社”课程体系里继续跟大家分享。

文/肖磊

附重要通知:

私投社课程已有更新,本节课专门针对此次数字货币市场大跌之后的走势分析,由于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对行业的思考所消耗的脑细胞也越来越多,原来1250元/年的课程目前提价至2500元/年,不影响之前购买者的权益,但需要重新索要邀请码,正在紧张的处理当中。另外需要注意,2500元/年的报价,本来只限三天,而后将调整为3800元/年,其实时间期限已过,但由于我公众号更新并不频繁,为了给今天读到该文章的读者一点时间,2500元/年的价格会延续到今天晚上十二点,而后将调整为3800元/年。

如何判断这次下跌的前因后果?

目前市场需要关注哪些重要的点?

如果抄底,如何选择币种和时机?

对整个行情的走势如何做出前瞻性判断?

本文源自肖磊看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关注我们,就戳上方↑蓝字【青年商旅报】

老股民不愿意想起2008年的股市,新股民对那一年的股市没有记忆。

那一年的股市,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中国股市跌幅巨大,中国上证A股自6124点跌至1802点,跌幅达70.6%,证券市场人气极度低迷,大量新股跌破发行价,中国证券市场丧失融资功能。

网易财经曾经有过报道,2008年9月一项针对股民的调查,可能是至今为止的最大一次股民调查,在70万股民中,盈利的仅有4.34%,保本的为3.15%,亏损者的比例达到92.51%。

同时调查显示,亏损的投资者中,有59.98%的人亏损额度占其金融财产的50%以上。

股民损失惨重,原因是什么?那份调查显示,只有6.95%的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炒股技术不熟练,还有10.39%的投资者认为他们对宏观经济和个股基本面研究不透彻,但是,有82.66%的投资者认为是中国A股市场调控及监管有问题。

其后的2008年10月28日9时55分,沪指探至全年大底1664.93点,那是股市从2007年10月最高点6124点开始狂跌整整一年后,终于落到了底部。

股民自编的网络段子说,“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小伙子进去,老头子出来;富翁进去,叫化子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黑发进去,白发出来;牵着狗进去,被狗牵着出来……”

也有股民自嘲说,从天堂到地狱,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其实就是麻木了。或许我们可以安慰自己,就像中国的交通路况造就了世界一流的驾驶员一样,中国的股市也造就了一批心理素质过硬的股民。

那一段时间里,媒体上出现过股民自杀的报道。据《新民晚报》报道,仅2008年3月就有数例。3月7日,山东东营20岁女孩因挪用公款炒股赔光钱喝农药自杀。3月中旬,深圳一家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的女职员因炒股亏损,从23层跳楼死亡。3月中旬,辽宁大学一名教师跳楼死亡,他留下遗书说,因为炒股巨赔选择绝路。3月17日,洛阳一名员工炒股巨亏,突然从厂区内6层高的宿舍楼跳下死亡。3月30日,山东德州一名李姓股民因股票暴跌而跳楼。3月底,上海一家外企的吴姓中层管理职员因炒股巨亏,服安眠药自杀。

这样一段悲壮的历史,是不应该被淡忘的。

经济学家的看法畸形经济造成畸形股市

对于这场雪崩似的股灾,经济学家怎样看?

郎咸平在2008年春季有一个讲话,说出了他的分析:股市暴跌的背后,是国家经济政策出了严重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因素造成2006~2007年股价大涨?“中国经济不是过热,也不是过冷,而是同时过热同时过冷的特殊的二元经济现象。” 郎咸平说,国家大量发行货币投入推动GDP的有关部门,这些部门是过热的。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过冷、尤其是制造业更冷,“这种冷热同时存在的经济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中国仅有。”

民营企业与制造业部门的环境急剧恶化,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把钱拿出来炒楼炒股,再导致社会的通货膨胀极速恶化,“我们以猪肉价格为例,从去年(指2007年,编者注)5月份开始, 猪肉价格上涨18%,到今年80%以上,咬一口猪肉多付80%的钱。”郎咸平说,他在2007年就讲过一个话题,二元经济所产生第一个结果是宏观调控必然失效,第二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必然发生。

二元经济的另一个必然结果是,大家不想干了,都去炒楼炒股,当时大量的资金进入股市,使得股市上涨。

但二元经济反过来又打垮了股市。郎咸平介绍了股市上扬后的二八现象,“二”指的是二元经济环境里面过热的部门,如地产、钢铁、水泥、银行、政绩工程相关的部门,“八”是指其他过冷的部门,并没有在股市上扬时赚到钱。股市急剧攀升到6124点后,过热的部门由于高估必须回调,过冷的部门股价没有上升的理由,也跟着下跌。这就造成了一路狂跌。

对于监管股市的政府部门,郎咸平也有批评,第一点是,“你作为政府,有没有尽到你的信托责任?你对你的股民有没有尽到信托责任?”第二点是,“证监会谁给你的权力让你去打击泡沫的?我说我自己是财经专家,我都不知道什么叫泡沫,你凭什么知道?谁给你授权打击泡沫的?证监会的权力应该是不打击泡沫,而是抓不法交易, 包括内幕消息,操纵股价等等。”

郎咸平的这个讲话是在2008年4月,股市从最高点暴跌了一半左右。他觉得从政府的经济政策到股市上的实际操作,整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才告诉各位,下面的日子,我只能用一句话,今天一定比明天更好。”郎咸平说。

不幸的是他说对了,半年之后股市又跌去了一半。那时已经接近2008年底,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投入了原本就过热的房地产等部门,再次增加了二元经济的内部差距,以后的六七年里股市低迷。

分析师与媒体看法政府监管应该恢复理性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起,中国股民经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

在2007年中国股市牛市时,国外有两位金融家提醒中国股民注意。巴菲特说:我不知道中国股市的明后年是不是还会涨,但我知道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不能掉以轻心,要更谨慎。罗杰斯说:熊市来的时候,股票先跌至合理的价格,然后跌至便宜的价格,然后跌至双手奉送的价格。最后,所有的人都想脱手。

国内也有股市分析师看到了股市牛市的危机。2007年10月初,一位分析师表示,A股市场四季度将面临大考,“如果进一步加大国有股减持的比例,那么整个市场将面临巨大的扩容压力,局势将进一步恶化。”11月5日,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登场,48.60元的开盘价以及其后的走势,与一些分析师的预测几乎相同,中国石油不仅是拖累大盘,后来更是拖垮了大盘。

如果这时主力还在酌情减持的话,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的巨额融资,一家大市值公司一次性融资达到1600亿,让市场主力下了全面撤退的决心。那一天,约500人参加的首届“华夏机构投资者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二楼宴会大厅进行,股市暴跌400点,会场上已经没有人想讨论股市还会回归高位的事情。

再融资的恶意圈钱行为让证券市场恐慌,差不多只能用脚投票了。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还悬而未决,2月20日,浦发银行再融资消息又接踵而至,市场同时流传还有大量的大市值公司将再融资。市场再次雪崩,连续暴跌4天。

2008年9月,网易财经的一篇文章说,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制度建设,已经严重制约市场。

对于在新股发行制度方面“一级市场零风险加剧二级市场的动荡”的漏洞,该文建议,中国股市的新股上市应进行市场化发行,对股票的审核、市赢率由市场决定,树立以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为理念的监管与运行机制。

该文还认为,严重的内幕交易与股价操纵现象,扭曲市场运作,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原则,因此,打击证券内幕交易已成为中国证券监管机构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于2008年股市狂跌的原因分析,可能要隔上一段时间才看得清楚。2009年9月,人大经济论坛的一篇文章说,中国股市实际还是政策股市,政府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股市。

文章还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股市很多不理性行为,所谓的暴涨暴跌,这往往并不是投资者造成的,而是政府干预造成,特别是过度干预。因此,要让A股市场回归理性,前提就是政府要主动回归理性。

文/蔡毅

图片来源网络

股灾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

• 股灾与一般的股票波动不一样,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 属于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包括经济危机等有关原因造成。

➢ 第一股灾:1973年香港股灾

• 背景介绍: “置地饮牛奶事件”成为市场的焦点。证券公司日日人山人海,人人都在炒股,都在做‘鱼翅捞饭’、‘白兰地漱口’的日子,都期望通过股市发财,把市盈率、资产价值抛在脑后,最终造成股市大泡沫。

• 事件经过:

1、1973年3月9日星期五恒生指数因市场过度炒作而飙升至1774.96点的历史高位,单日 成交量达6.19亿元。

2、3月12日星期一,股市便因发了3张合和实业的假股票而逐步滑落,引起一浪接一浪的 抛售潮。

3、3月14日,港股交投大减,整体局势悲惨。一方面银根收紧,其次是发现了假股票, 导致持股股民诚惶诚恐,开始疯狂抛售。总成交量下滑至4.03亿元,恒生指数报收 1604.25点。

4、4月10日,4间交易所和银行负责人约见财政司夏鼎基,商讨稳定股市的措施。政府坚 持“不会干预自由市场运作”,但对银行和交易所推出的自发式的措施给予支持。措 施:1. 押后新股,减少股票供应; 2. 抑压抛空炒作;3.部分大型银行同意放宽股票按 借贷款,放松市场银根;4.解除外汇管制。

5、进入8月份,股市仍在不断滑落。其一是立法局通过收紧(银根)开设交易所法案; 其二是陆续发现假股票;其三是银行提高利息。从1973年3月12号跌势开始到9月的 中旬,香港股市已跌了1200点,到年底,恒生指数仅剩下400.21点,跌将近70%。

6、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50.11点,跌幅达91.54%,是历史上跌幅最大的 一次股灾。

 

 

➢ 第二股灾:1929年美国股灾

由于市场过热,市场运行和实际运行不匹配,导致出现经济泡沫。其次程式交易和投资组 合保险策略的技术操作和市场信息脆弱等因素,最终诱发导致股票市场的崩盘。从 380.33降至42.84,跌幅为89.05%。

➢ 第三股灾:1989年日本股灾

日本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太深,积累大量外资进入日本,房市、股市连续上涨,随后出现大 泡沫。在1989年创下了38,916点的历史的高位。

➢ 第四股灾:1993年中国股市

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之后通胀又空前高企,1993年中国开始金融整顿,银根收紧,导致 证券市场资金大面积退潮。跌幅79.1%,最高位1558.95,最低位325.89。

➢ 第五股灾: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

支持美国经济繁荣的网络科技概念,在2000年随着科网股泡沫破灭而结束,投资纳斯达 克高增长,高PE企业的诱因减退,令国际资金流出美国。从5048.62点跌至1114.11点, 跌幅为77.93%。

➢ 第六股灾:2008年越南股市崩盘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越南高达25.2%的通货膨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以及过多的外债规模,使国家的货币体系存在巨大的风险。从1170.67跌至367.46,跌幅 为68.6%。

➢ 第七股灾:2000年台湾股灾

电子行业爆发,股市在经济过热后出现崩溃。上市公司数目少,但开户太多。散户太多, 大部分盲目投资,造成“追高杀低”局面。跌幅为65.75%。

➢ 第八股灾:2007年-2008年中国股灾

屡创新高的PPI、CPI数据已经让市场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和持续通胀的压力,由此 引发的业绩增速下滑,预期也在不断增强。此次达到了中国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点6124.04 点。跌幅61.3%。

➢ 第九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市

索罗斯狙击香港,经济增速放缓,GDP同比增幅2.5%。1998年经济出现负增长,通胀逐 渐温和。此次造成东南亚危机,泰铢贬值,造成了香港股市再一次被狙击,跌幅60.05%。

➢ 第十股灾:2000年伦敦股市调整

科技泡沫破灭,从6798.10下降至3480.80,跌幅达48.8%。


大盘跌50%,可称为股灾。按比例看,前几次股灾跌幅都在67%左右。 若跌至70%,一般的股民经历一次,肯定不会再想进股市。这是股灾的可怕之处。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销售二八法则管理(销售二八黄金法则)

下一篇:二胎概念etf(二胎概念股龙头一览)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