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健康行业龙头(健康中国概念龙头股票)

2023-06-26 14:22分类:价值投资 阅读:

很多所谓的家族“宿命”,其实是由于刻在基因里的信息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较为知名的例子是,为了避免自己复制家族女性乳腺癌的宿命,安吉丽娜朱莉选择做基因检测后提前切除乳腺。

也因此,基因检测在民间被称为“科学算命”。

近年来虽然基因检测的热度已经有所消退,但根据动脉网的统计,2021年上半年,一级市场共有30家公司完成了32次融资,累计金额超过70亿元;二级市场上市的21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中,就有八成的公司是做基因检测和高值耗材的。

今年医疗器械产业细分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就是基因检测行业。其中宏基因组测序、肿瘤早筛、单细胞测序、伴随诊断等都是基因检测的投资热点。

上述无论是安吉丽娜朱莉所接受的检测,还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基因检测,都属于专业基因检测,A股中包括华大基因、迪安诊断、燃石医学等众多公司。

但对市面上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大家所接触到的“基因检测”是与上述专业基因检测形成互补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价格低至几百元,高至上万元,此领域内创业公司极多。

8月16日,国内最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商美因基因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港股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揭秘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外周静脉血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2020年已达到151亿元,2016-2020年的年复合增速为20.3%,这一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至487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26.4%,并将在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1536亿元。

而消费级基因检测,则是从其商业模式针对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的。个人可以通过医疗机构之外的企业,进行个人某种特殊方面的病症检测,并且对后续健康管理做出安排。

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主要涵盖包括携带者筛查、基因健康风险评估、药物遗传学检测、癌症易染性评估、低风险一般健康检测及祖源检测等。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级基因检测仅仅是体检或者一般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如果需要后续进一步针对性检测或治疗,仍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诊断。

美国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在1991年左右建立,2019年步入快速发展期。而中国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市场则于2013年才起步,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市场规模约为7.89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到22亿美元,2030年达到51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2020年仅为6850万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45亿美元,2030年达到26亿美元,增速将超过美国。

按照数据计算,2020年美国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渗透率为8.8%左右,而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渗透率仅为0.8%,相较而言,中国的渗透率还有大幅提升空间。预计2030年,中国的渗透率有望达到11.6%,不过彼时预计美国的渗透率为23.1%左右,仍为中国渗透率的2倍左右。

作为临床医疗应用基因检测的互补面,因为受到的监管相对较少,且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诊断,所以市场上充斥的公司非常多,就连华大基因也有向消费级基因检测进军的动作。

目前,从市场格局来看,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按收入计算,美因基因在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最大,为34.2%,远高于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的10%市占率。按收入计算,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市占率都不足10%。

而如果按检测总数计算,美因基因2020年进行了270万次检测,占市场总数的65.8%,是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的10倍。

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美因基因目前是国内所有消费级基因检测厂商中唯一一个已经实现盈利的公司。

虽然渗透率较低,但中国目前在测序方面优势明显,全球超过一半的测序能力是在中国。

目前消费级的基因检测一般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特征,比如酒量,运动特点等;

2)疾病风险,可以提示受检者对某些疾病特别关注,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现有的疾病预防计划进行调整,确立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3)检测潜在的遗传疾病,包括隐形携带者,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体;

4)发现自己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建立个性化的精准用药方案,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5)祖源分析。

不过,消费级基因检测对疾病风险的预测,最大的用处就是提高受检者对某些疾病的认知和关注,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现有的预防措施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的疾病预防方案。

产品服务的流程也高度相似:

专业的医学检测是临床医生指导的,是治疗的工具;而消费级基因检测是无法直接指导治疗的。

目前,对于国内已经创立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销售渠道、品牌忠诚度和成本控制。对于已经拿下市占率第一的美因基因来说,很显然在销售渠道方面确定具有先发优势。

而癌症筛查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的数据,中国癌症筛查市场前五名癌症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和肝癌。2020年,上述五種癌症类型的筛查市场潜力共约人民币2015亿元。

据IARC2020年12月对数据库(原GLOBOCAN 2018)的更新数据显示,在2020年大约一半的新癌症病例和5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就特定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言,中国占全球新诊断病例的24%,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30%。

其中,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美因基因优势显著,是目前最大的国内厂商。

美年健康退居第二大股东,对赌失败后美因基因独立上市

美因基因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基因检测平台,专注于消费级基因检测及癌症筛查服务,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已经实现盈利的公司。

它的成立最早还要追溯到2015年。当时,正在从事肿瘤遗传、个人基因组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肖哲认识了美年大健康的董事长俞熔先生。两人聊天后发现是北大校友,此后的沟通自然也就频繁起来。

彼时的美年正在布局健康产业的生态圈,俞熔认为,基因检测是精准预防的起点,而精准预防又是个人健康管理的起点,那么在现有的体检内容基础上,加入基因检测就是势在必行,是扩张美年大健康版图的重要一步。

于是两人达成共识:如果能够同时获得个人基因数据和体检数据,那么对整个美年大健康生态圈将会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有了战略布局,有了技术支持,肖哲迅速用自己多年在行业内积累的人脉资源,组建了一支来自北京大学、牛津大学和中科院等知名院校且具有丰富从业和创业经验的团队。

2016年1月,在美年健康及产业投资孵化平台天亿资产的共同搭建下,以大众健康基因检测为核心的美因基因正式成立。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美因基因在2016年当年就融资了超过四轮。

至2018年时,美年健康控股了美因基因,至2020年间便没有进一步融资动作。美年健康并购美因基因的同时与天亿资产签有对赌协议。当时,天亿资产承诺美因基因2018年度、 2019年度和2020年度经审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262.73万元、8866.08万元和1.23亿元。

而2018年至2020年,美因基因的实际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89.04万元、4112.15万元和8897.76万元,并未达到对赌协议业绩标准,因此公司向美年健康支付业绩补偿款共1.24亿元。

对赌失败后,美因基因选择独立上市,而美年健康也逐步将股权出售。2020年初时,美年持股约48.61%,还曾将美因基因囊括到期年报中。但2020年末及2021年初,美年健康已经先后分多次转让公司29.98%股权,总价合计约8亿元,对应估值约27亿元。

根据招股书,截至IPO前,公司联席名誉主席兼执行董事,同时也担任美年大健康主席的俞熔博士有权行使公司约22.4%股权,为公司控制表决权的唯一最大股东。

目前,美年健康仍然持有美因基因约18.63%股份,但已不再是第一大股东。董事长郭美玲约持有公司11%股份。

覆盖上下游,净利率随规模显著提升

作为一家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美因基因的一大特点是实现了上下游全产业链覆盖,从研发到市场实现全环节自给自足,采用服务与产品研发和商业推广双轮驱动的平台业务模式。

在上游,公司通过检测试剂盒和试剂提供各种易感基因和疾病的全面检测服务;在中游,公司拥有一个自动化操作的高级实验室,以管理各个技术平台的检测并大量发布检测报告;在下游,公司建立了广泛忠诚的消费者群体。

根据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经累计展开了1000万次基因检测服务,提供总计89项消费级基因检测及癌症筛查解决方案,价格各不相同。除了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之外,公司也向体检中心、亿元等提供服务,目前服务过的机构已经超过1300家。

针对癌症筛查显示潜在风险的人群,美因基因会建议预约一名肿瘤学家讨论额外检测,但目前该试剂盒还主要来自于向第三方医疗器械厂商采购。

也就是说,LDT(基因测序)为公司自研,但IVD(体外诊断)为向第三方采购。

在产品层面,从检测技术平台来看,主要包括终点法荧光、新一代测序和全基因组检测等。

在美因基因的微信商城中可以看到,低价位的产品包括专项抑癌基因、转向易感基因检测等,此外,也提供基础体检。

而最高价位的产品为2.38万元,主要针对儿童做全项基因筛查,对遗传疾病、膳食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各方面都会提出建议;针对成人的全项筛查便宜一个等级,约为1.98万元。

针对不同人群的高价位检测,其检测方式也依然是口腔上皮细胞。

在研发层面,目前,美因基因共有8款在研产品,其中三种试剂盒是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包括评估患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的叶酸代谢能力评估检测试剂盒、评估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的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以及评估患遗传性乳腺癌的风险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其中,叶酸代谢能力评估基因检测试剂盒和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获得IDV注册批注。

另外五种试剂盒则是疾病筛查产品,包括阿尔茨海默症筛查试剂盒、结肠癌筛查试剂盒、胃癌筛查试剂盒、肺结节辅助诊断试剂盒以及宫颈癌筛查试剂盒。这几款产品预计在2024年才能拿到监管批注。

在收入层面,2018-2020年,美因基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1.24亿元和2.03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83万元。

其中主要收入来源于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2018-2020年分别为1.43亿元、1.07亿元和1.62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高达73%以上。其服务主要包括包括营养与代谢、癌症风险评估、慢性疾病易感基因检测、药物基因检测及传染病检测。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上半年,癌症筛查服务收入出现井喷式增长,接近4000万元,在总收入中占比已经达到41.2%,与去年同期相比,占比大幅提升38.5个百分点。

在成本和利润层面,美因基因的这一转型可以理解。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美因基因的癌症筛查服务毛利率达到80.5%,远高于60.3%的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消费级基因检测的69.8%毛利,也高出约10个百分点。

2021年上半年,癌症筛查服务的毛利率为75.2%,高出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毛利率60.2%共计10个百分点。

在费用层面,正如前文所提及,对于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商来说,强大的销售渠道是不可或缺的,品牌忠诚度也如此。

因此,美因基因一直走的是销售为王的路线。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美因基因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2533万、494万、1948万以及73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3%、4%、10%和8%。2019年销售费用率下降伴随的是营业收入的同步下滑,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公司继续加大了在销售方面的投入。

不过这一销售费用率,即便与华大基因比,也仍然不算高。华大基因2018-2020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0%、22%和13%。

不过研发费用率却出奇的低,同期,美因基因的研发开支为68万、44万、45万和37万,研发费用率甚至从来不足1%。

在净利润层面,最终2018-2020年,美因基因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4万元、2969万元、7910万元,2021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531万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1%、24%、39%、36%,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净利润率的提升十分显著。

如果将赎回普通股负债利息加回的话,则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755万元、4622万元、9379万元和4144万元。

鱼龙混杂的市场,美因基因能独立行走吗?

很显然,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商,美因基因相对于其他同业拥有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成本控制方面也已经做到相对优,为目前行业内唯一实现盈利的一家公司。

但一方面,它对已经逐步退出的美年健康仍然有极强的依赖度,比如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美因基因来自美年集团的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47.45%、51.12%、 57.86%及52.38%。

离开了美年的羽翼,未来美因基因能否独立行走,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商带着天然的劣势,其结果不被专业机构接受,不能替代专业机构的诊断,市面上关注祖源分析、个性特点等相关的低价产品很多,其作为一种类似于性格测试、更了解自身的近乎娱乐的方式存在,几百元的价格尚可以为消费者接受。

但若是以上万的价格拿到一个并不被专业机构认可的基因报告,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否有必要?

考虑到竞争问题,华大基因作为专业基因检测机构,拓展到消费级基因检测是很容易的;但美因基因作为消费级基因检测,想做专业检测就隔了一道很高的门槛。

所以美因基因面前的路可能有以下几条:要么安心做低价产品,要么和医疗器械厂商合作(比如现在的癌症筛查IVD是第三方的产品),要么自己拿IVD许可……

此外,对基因报告的专业性解读可能也是一个痛点。

据此前动脉网的研究,在美国也只有14%的临床医生有信心对消费级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解读和咨询。对报告的解读也可能会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IPO只是美因基因独立的第一步,却决不是最后一步。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站对了方向就是牛市,站错了就是熊市。

昨日银行,今日券商+银行双双发力,助力上证50豪取16连阳,沪指逼近3500点。但创业板又绿了,小盘题材股继续萎靡不振,“凄惨”的创业板指全天缓慢下跌,本周暴跌3.22%

颠覆你的“A股信仰”!这波核心优质资产

不仅50%上涨空间,还可能有戴维斯双击

银行板块牛气冲天!本周建设银行暴涨15%、工商银行大涨超13%,真真是颠覆众人“A股信仰”。

其实,投研圈内参早于1月10日就挖掘了一篇中金公司坚定看多银行的研报(见图2):喊出上涨空间43%-50%。

刚刚,天风证券又推出行业深度研报,探讨银行股大涨后,还能否继续持有。

1、银行板块估值究竟有多低?

①纵向比,银行板块PE与PB估值均处于历史区间底部;

②与其他国家银行比,PB估值处于中位偏低水平,PE估值处于主要国家最低水平;

③与其他行业比,A股银行板块PB与PE估值均为所有板块最低。

2、银行股估值应该给多少倍PB?

天风证券认为,业绩改善及银行股作为核心资产的估值体系重构将有望支撑A股银行板块估值有望回升至1.3倍PB。

3、当前,银行板块还能继续持有吗?

①外资明显偏好低估值的蓝筹,银行股中明显偏好零售银行龙头,2018年预计风格仍将延续。

②息差与不良双拐点之下,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进一步走高。

银行股(14%的ROE,超4%的股息率,上升的业绩增速)作为优质核心资产。

综上,天风证券建议,银行股继续持有,可能会有戴维斯双击效应,策略上以四大行为盾,以平安、宁波为矛,关注常熟和贵阳银行,1月首推农行

一只被外资机构“盯上”的大健康龙头:

布局30+省、用户超2000万、利润增速50%

全景网机构调研宝典显示,1月16日,美年健康(002044)获20家机构集体调研,其中超过半数为外资机构。

调研纪要显示:

①三四线城市的体检需求正在呈现井喷趋势,目前美年健康的业务也非常专注,着力于体检连锁化的扩张,只要体检相关的都在上市公司体系。

②公司在健康领域其他的细分产业:大数据检后服务平台、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健康保险,都在美年生态圈内,如有新的突破会优先考虑注入上市公司。

另外,公司在调研过程中表示,预计未来体检行业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亿,随着美年健康个检项目的多元化,以及对老人、儿童的延伸,个人消费的优势在逐渐释放。

此前,民生证券发表研报称,美年健康作为专业体检市占率第一的企业,目前旗下近400个体检中心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将在2020年布局至1000家,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布局。

民生证券预计,2017年公司服务人次预计达到2000万,2019年目标4000万,客单价年增长超过10%,未来3年收入及利润增速约为50%。

电子白马们跌到怀疑人生时,分析师断言:

布局良机啊!这5只个股被错杀(中信证券)

自2017年11月末起,苹果产业链公司回调明显,截止目前幅度在20%-30%。主要原因在于iPhone X需求不达预期以及价格高企,市场连续下修销量预期。

但中信证券认为,苹果产业链公司经过这一轮的回调,行业低点将过,迎来新一轮的布局时机。

1、回观往年数据,iPhone销量具有Q4>Q1>Q3>Q2的规律,而今年一方面是由于iPhone新机销售由2018Q1前移至2017Q4,相关公司回调幅度略超往年;

2、中信证券认为,由于苹果在3D Sensing和OLED屏等关键创新点上具有时间和技术优势,后续产业链表现大概率是:苹果客户好于华为、oppo、vivo 客户,好于其他安卓客户;

3、此外,如果2018年春天有低价机型推出,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滑iPhone X定价过高对销量的负面影响,苹果的销量仍然能够保持平稳,而预计秋天三款基于iPhone X的升级产品将带来新的一轮换机周期。

具体到产业链公司,中信证券重点推荐:

①可以提供产品线拓展,成为零组端的平台型公司:立讯精密(002475)、信维通信(300136)

②确定增长的2大细分领域方向:光学—水晶光电(002273)、欧菲科技(002456)、OLED—智云股份(300097)

业绩大增50%!高管在底部狂买960万股

低估值、低涨幅、更有干劲十足的管理层

寻找2017年报季最安全的“避风港”,收藏:

21只“高性价比、反弹空间大”次新股

21只“高性价比、反弹空间大”次新股、一只低估值+低涨幅的个股,已在《投研圈内参》揭晓,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长按文末二维码查看。

-----《投研圈内参》简介-----

在这个看似信息爆炸、实则信息不对称的时代,炒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

研报太贵,而且有价值的研报不到1%;

群聊太吵,还很容易被行情和股友的意见左右;

调研很难实时追踪,机构每天都在快速调整仓位......

《投研圈内参》应运而生!我们有专业团队,每天海量阅读,亲自人工筛选,只为减轻您的负担。

每天1元钱,即可获取5~10条最有价值干货。

三言两语掌握投研圈最重磅信息,炒股不再费时费力。

本文研报内容综合自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

2022年12月30日,A股收官。截至收盘,沪指全年跌幅超15%,深成指全年跌幅超25%,创业板指全年跌幅超29%。医药板块方面,近期热门的退烧药、感冒药等概念均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新华制药、金石亚药跌幅超6%。

就医疗行业指数而言,2022年WIND制药指数年跌幅为20.48%;医疗器械指数下跌11.85%;CRO指数下跌30.16%;中药指数下跌14.71%;创新药指数下跌20.29%。在热门的新冠概念板块中,新冠药物指数上涨6.89%,新冠肺炎检测指数下跌20.74%。

从行业估值来看,当前医药行业PE(TTM)为26倍,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以下有所回归。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22年1—10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23247亿元,同比下降2.1%。受集采、国谈和国内疫情影响,2022年医药制造业转为负增长,整体表现走弱,后续有望回复增长。

西南证券认为,虽然宏观上医药工业收入增速低于10%,但结构上分化愈加明显,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消费品等成为行业主要增长动力。展望2023年,西南证券预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将持续回暖。

数据来源:WIND

龙头企业表现不一

就医疗健康行业的龙头企业而言,2022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在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新上榜企业外,仅爱美客2022年微涨6.09%,其余企业均为下跌。

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片仔癀,年跌幅为33.77%,12月30日报收于288.46元/股,距离2021年的最高价490.07元/股,下跌了逾4成。另一中药龙头企业云南白药2022年跌出市值前十榜单。2021年云南白药以1244.15亿元的市值排名第九,而2022年云南白药市值未过千亿元。

2022年,迈瑞医疗总市值3830.95亿元,与高歌猛进的2021年相比,缩水近千亿元,但仍然稳坐市值一哥宝座。迈瑞医疗的想象空间在于,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优化,在加强二级医院重症资源的准备,加强三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的背景下,迈瑞医疗完整的ICU产品解决方案给未来发展奠定了确定性。迈瑞医疗在2021年达到历史高价496.15元,2022年12月30日报收于315.97元/股。

恒瑞医药在2022年厚积薄发。2022年,恒瑞医药以2457.83亿元的总市值超越药明康德,位居制药行业总市值第一,医疗健康行业总市值第二的位置。恒瑞医药的想象空间在于对高研发投入带来的丰硕成果。目前,恒瑞医药有11款创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1款合作创新产品林普利塞也于近期获批上市,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多个创新药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CRO龙头药明康德在2022年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速达107.12%。然而,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和估值回归等影响,药明康德2022年市值缩水过千亿,市值排名跌落至第三。

市值排名第四的是爱尔眼科,受2022年10月OK镜集采影响,爱尔眼科股价大幅下挫,随后反弹,总市值和2021年相比接近持平,市值排名上升一位。

2022年上榜的还有两家疫苗企业,智飞生物和万泰生物。这两家企业的核心产品均是HPV疫苗。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我国疫苗市场2020年达到753亿元,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2020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95%。中国 HPV 市场规模预计于 2025 年达到 402 亿元,于 2030 年达到 690 亿元。

智飞生物代理销售默沙东的四价和九价HPV疫苗以及五价轮状疫苗、23价肺炎疫苗和灭活甲肝疫苗。2022年半年报显示,智飞生物代理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66.84亿元,自主产品营收为16.67亿元。万泰生物是全国首家实现二价HPV疫苗上市的企业,并且2022年上半年销量突破千万支,带动了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

2022年,医美代表企业仅有爱美客挺进市值前十。爱美客总市值1225.35亿元,是市值前十的企业中唯一一家市值增长的企业。从2021年开始,国家加强对医美行业的整顿力度,爱美客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肃清行业才能让合规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研发投入是医药行业的生命线,龙头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增大研发投入也是必要一环。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在2016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约为全球同期水平的2.7倍,未来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仍将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在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是百济神州。2022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研发支出合计80.17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96%,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高达116.72%。百济神州市值排名第七,总市值为1647.25元。而在2022年创新药融资大环境不好的局面下,百济神州市值缩水也近千亿元。

恒瑞医药研发投入排名第二。自创办以来,恒瑞医药一直坚持持续的研发高投入。2022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研发费用高达34.98亿元,高投入的研发支出为企业创新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研发投入排名第三的是迈瑞医疗,研发投入为20.87亿元。

而在研发支出占营收总额排名中,除了第一位百济神州,第二位恒瑞医药外,首次上榜的联影医疗排名第三。联影医疗的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例为14.82%。

联影医疗于2022年8月上市, 发行价为109.88元/股。产品线覆盖 MR产品、CT产品、XR产品、MI产品和 RT产品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短时间内推动了医疗机构对CT和移动DR产品的大量配置需求,也大幅度提高了联影医疗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

对于2023年,西南证券认为,展望明年,尽管关于疫情时点、医药政策预期变化、外部因素三方面目前较难给出具体相应判断,但其认为医药行业投资需要回归本源,从而寻找一定确定性。

见习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星辉环材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受海外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2022 年度石油价格总体上涨带动主要原材料苯乙烯、顺丁橡胶等价格提升;受国内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游工厂开工率不足,新增需求不达预期,公司原材料上涨幅度无法完全转价到下游客户,导致公司产品价差缩小,毛利率下降;公司预计 2022 年度非经常性损益约为 2,454.09 万元,上年同期金额为 628.88 万元。 为此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出以下信息。

 

健康中国概念股涨幅排行榜

 

  以下是部分龙头企业简介

  美年健康:上市公司拥有超过100家控股体检中心,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余个主要城市,是国内规模较大、分布较广的专业健康体检机构。上市公司网点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已多点布局,并已下沉到四线城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检网络。

  华润三九:公司核心业务定位于自我诊疗和中药处方药领域,致力于成为“自我诊疗引领者”与“中药价值创造者”。自我诊疗业务主要包括OTC和大健康相关业务,核心品类包括感冒、胃肠、皮肤、儿科等。公司在中药处方药行业享有较高声誉,产品覆盖心脑血管、抗肿瘤、消化系统、骨科、儿科等治疗领域,拥有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华蟾素片剂及注射剂、茵栀黄口服液等多个中药处方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建有多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公司为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之一,生产640种单味配方颗粒品种。公司处方药业务还涵盖抗感染领域,拥有新泰林(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等抗生素产品,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并购浙江众益,增加了阿奇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等优质口服抗生素产品。

  卫宁健康: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集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等解决方案,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的上市公司,致力于提供医疗健康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人们的就医体验和健康水平。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自主研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是中国医疗健康信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

  九安医疗:公司主要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凭借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及品牌优势, 电子血压计的年销售量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是一家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健康管理 产品供应商。 公司围绕中长期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移动医疗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制定并 实施了“以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为入口进入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 健康生态系统”的战略。

  皓宸医疗:公司主要从事永磁开关及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及口腔医疗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将全资子公司智容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江西堉瑞大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办理完成智容科技55%股权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过户完成后,公司持有智容科技45%股权,智容科技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形成了“口腔医疗服务+实业制造”双主业运营的产业格局。

  创业慧康: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业务,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主要业务分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业务。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医院与公共卫生的管理系统和各项业务功能系统中,对医院、公共卫生系统进行流程化管理,实现特定的业务功能,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具体包括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主要包含两类:计算机信息设备系统集成业务、智能化网络布线工程集成业务。

  以上就是为读者们带来的健康中国概念股涨幅排行榜的相关信息,本文是根据有关数据及近期事件所撰写分析文章,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属于非商业性文章)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手游概念股起飞(手游概念股票排行)

下一篇:迪斯尼网站(迪斯尼门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