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福建自贸区定位(福建自贸区的作用)

2023-04-26 01:21分类:技术指标 阅读: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杜燕飞)近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举行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黎发明在会上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福州片区在金融创新方面,重点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布五批80个金融创新案例,主要从四个方面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据黎发明介绍,第一,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重点推出三个金融服务平台,一是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起各商业银行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破解企业跨境贸易真实性认定的难题,解决企业贸易项下融资难问题。目前平台已办理业务2亿元。二是融资租赁平台,集聚近千家融资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近百亿元。三是全国首创进出口外包金融服务平台,为2万多家进出口企业办理国际结算20多亿美元。

第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整车进口方面,福州片区助力银行机构创新推出“整车进口通宝”“共用授信额度”等金融产品,解决汽车经销商融资难问题。在物联网方面,推动金融机构推出进口押汇、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服务,向13家物联网企业提供39亿元贷款。助力2019年区内物联网核心产值超350亿元。

第三,推进跨境金融创新,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福州片区在福建省率先完成跨境外币信用拆借、跨境外币借款等跨境融资业务,融资成本比国内同期低1个百分点。推动企业开展本外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累计约35亿元。率先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帮助企业实现境内与境外资金双向互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20年上半年,福州片区跨境人民币业务400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

第四,发展基金业平台,支持产业升级发展。针对福州片区先进制造业比较集中,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特点,重点打造了两个基金平台。

其一是海峡基金业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有120多支私募基金,规模超300亿元;其二是马尾基金小镇,目前有300多支私募基金,规模超1500亿元,投向福建省项目250亿元。

揭牌仪式现场

中国网福建4月21日讯(记者 陈晶晶)21日上午,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书记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试验区”)揭牌,随即福州、厦门、平潭三片区也同步进行,这意味着福建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

当天上午,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等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前,向第一批入驻福州片区的企业和机构颁发证照。现场获颁证照的20家中外企业(含3家金融机构)中,10家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经营范围涵盖商贸、金融、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领域。

据了解,4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涵盖福州、厦门、平潭三片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福建自贸试验区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福建省副省长郑栅洁在之后召开的自贸试验区政策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同时,他将《方案》的任务和措施概括为四大方面:一是注重与国际接轨,二是注重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是注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四是注重先行先试。

那么,福建的三大自贸试验片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又会有哪些亮点招数?

福州片区:

打好“闽侨”牌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平台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仅福州地区旅外的华人华侨就有400万人。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与近现代中国率先开放的口岸之一,此次福州片区发展的重点是打出“闽侨”牌子,发挥华侨优势,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平台。

据了解,福州片区实施范围为31.26平方公里,当中将依托区内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15万吨冷库和会员单位,推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建设成为东亚最大的海产品交易所,并以此为依托,推进企业和个人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建立基金规模100亿人民币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金,全力服务和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积极申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新途径。

通过这些特色项目,福州片区将着力试验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人民币融资、检验检疫互认、放宽外资进入航运运输和船舶代理的股比限制、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建设海丝投融资合作平台、展贸合作平台、海产品交易合作平台、航运合作平台,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与此同时,福州海关也为此推出了“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保税展示交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多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为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项目落地自贸试验区提供“定制”服务,实行无纸化通关、集中汇总征税等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加强与东盟沿线海关、商业协会合作,推动原产地认证联网核查。

第一批入驻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企业向记者展示营业执照

厦门片区:

注重港区优势 重点培育十大功能性产业

厦门片区实施面积43.78平方公里,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片区,涵盖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和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

作为港区优先发展区域,厦门对片区内的布局定位较为具体化。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着重发展航运物流、口岸进出口、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服务外包、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临港产业,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将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在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的功能上,则着重发展金融服务、国际贸易服务信息消费、临空产业、专业服务、邮轮经济、高新技术研发等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成为立足大陆,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另外,根据先行先试推动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厦门片区还重点培育十大功能性产业:区域性融资租赁业集聚区、两岸冷链物流中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两岸海运快件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人民币合作先行区、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航运物流中心、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区、全球重要航空维修基地。

挂牌当天,福州海关关长吴幼毅为首家前来办理注册手续的企业颁发证书

平潭片区: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弥补短板

与发展较为成熟的厦门和福州两大城市相比,平潭的特点似乎不太明显,但这不影响政府对平潭的投入力度。在国务院批复的《方案》中,平潭片区实施范围仅次于厦门,为43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

同样,在福建省商务厅对外发布的福建自贸试验区30项标志性改革措施中,有关平潭的改革措施占了20项。

第一批发布的措施有5项:企业设立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证三码”,率先实行商事主体名称“自助查重、自主选用”,率先实行企业联络地址登记制度,率先对台企试行“台商协会总担保制度”,率先采信台湾认证认可结果和检验检测结果。

第二批发布的改革措施15项: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及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率先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加盖登记机关电子印章,赋予企业“电子身份”,方便企业商务交易、办理行政事务手续。实施卡口智能化管理,对智能化卡口识别条形码系统进行改造,实现车辆过卡自动比对,自动识别,自动验效等智能化管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可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对台湾地区输入区内的农产品、食品等产品试行快速检验检疫模式。发布福建自贸试验区第一批18项规范性文件。

其中,第二批为平潭片区单列的的有9项:单独针对在实施动植物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的基础上,授予福建检验检疫局审批进口台湾水生动物检疫。对原产于台湾的预包装食品、化妆品实施“快审快核”的检验检疫模式。对台湾进口水果实施“边抽样检验,边上架销售”的检验检疫模式。创新台湾输大陆商品快速验放机制。除国家禁止、限制进口的商品、废物原料、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大宗散装商品外,区内进口原产于台湾的工业品监察手续,对平潭与台湾之间进出商品原则上不实施检验,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事后监管。在“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号”的基础上,实行“一章审批、印章即刻、立等可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方便企业。试行“先放行后报关”模式,允许企业借助新舱单系统数据向海关进行入境申报,海关对舱单审核、查验后直接放行货物,企业再报关、缴税。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内进口原产台湾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简化审批手续,快验快放。深化外债比例自律管理试点,区内中资企业借用外币外债资金可按规定结汇使用。自贸试验区内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正如平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锦龙所言,此前中央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优惠政策,加上此次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让平潭拥有政策“叠加优势”,迎来历史机遇。

入驻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海关窗口的关员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提供现场服务

一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正在窗口前办理手续

 

为支持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进一步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投资,近日,人民银行总行部署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全国其余1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更高水平的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

试点政策规定:对于经福建省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筛选,守法自律、实体经营、长期稳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优质企业,自贸试验区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的基础上,凭优质企业提交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收/付款说明》或收付款指令,直接为优质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以及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融资(含全口径跨境融资及外商投资企业投注差模式下的外债)及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等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资金在境内的支付。

根据此次试点政策,优质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业务无需向自贸试验区内商业银行逐笔提交审核材料,商业银行也无需逐笔审核企业收付款相关凭证,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更让企业切实体会到“放管服”改革实惠。

试点政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践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优质企业提供了正向激励,提升了优质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投资业务的便利性,同时大大简化了自贸试验区银行办理业务的流程。人行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政策的推出不仅为自贸试验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了新的政策优惠,更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 杜燕飞)“经过五年发展,福建自贸区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近日,福建省商务厅(自贸办)自贸政策研究处处长陈羲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打造制度创新、资源聚集和战略发展“三个高地”,找准定位,有效作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国家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发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据陈羲介绍,这五年来,福建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

一是改革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福建自贸区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40.6%。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二是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福建自贸试验区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了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利用“互联网+政务”,实施“一窗办”“网上办”“马上办”等举措,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

三是沿海近台优势充分发挥。深化产业合作,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福建省四成的新增台资企业、合同台资选择落户在自贸试验区。

四是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政策,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发展了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海运快件、中转集拼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坚实基地。

“五年来,区内累计新增企业9.8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税收年均增长45.4%,进出口年均增长12.8%,均较大幅度高于全省水平。”陈曦说。

打造制度创新、资源聚集和战略发展高地

陈曦表示,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下一步要着力打造“三个高地”。

一是制度创新高地。福建自贸区将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丰富制度供给,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强化系统集成,梳理已有创新举措,寻找缺失环节,形成改革闭环。持续完善条块结合的复制推广工作机制,扩大改革红利受益面,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统筹兼顾“放得开”与“管得住”,加大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二是资源集聚高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金融、汽车、基础设施等新开放领域,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一批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健康医疗等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力争在加强市场机制建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塑造社会信用、强化人才保障、完善政策执行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赋能。加强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激发企业活力。

三是战略发展高地。一方面,突出与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接轨,推进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往来便利化自由化,实施自由贸易港某些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争取国家在财税政策、监管措施上给予特殊安排。另一方面,突出发挥沿海近台优势,在两岸融合、海丝合作上实施更开放、更自由的政策。尤其是对台领域,持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设,与台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更紧密联系,大力引进台湾核心技术、龙头项目、高端人才,推动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超越,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自贸试验区建设要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贸试验区的‘极核’效应。”陈羲表示。

找准定位有效作为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风险挑战的准备。”陈羲表示,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的策略,更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转型的抉择。作为自贸试验区,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找准定位,有效作为。

在陈羲看来,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坚定实施开放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在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加大外资权益保护。要加大在行业领域、要素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合作增进利益关联,努力化解国际竞争中出现的制度性、结构性矛盾。要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通过双向投资、互联互通,寻求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二是要积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紧密结合。产业链格局上,要拓宽产业的合作界面,增大防范经济下行风险的回旋余地。供应链格局上,要加大一批功能性平台的建设力度,包括福州的1233供应链服务平台、厦门的集成电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平潭的台湾农渔产品交易平台等,提升跨境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能力。

三是要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上下更大功夫。从供给侧角度出发,要提升现有产业的能级,持续完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深化“双自联动”,更充分依靠科技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破国外对相关技术的垄断。从需求侧角度出发,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做大自贸试验区酒类、水产品等平台。加快商品流通、分拨体系建设,依托“全闽乐购”促消费等系列活动,扩大这些商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要积极加大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探索,让消费者消费更有底气。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猴痘概念股台灣(猴痘概念股有哪些)

下一篇:二胎概念股最新消息(二胎概念股有哪些)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