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城市大建设工作方案(网络大城市建设)

2023-05-13 10:49分类:股票理论 阅读: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改委网站7月22日消息,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到202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西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实现地级城市高铁全覆盖,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创新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市间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定在3%以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万元GDP用水量下降6%,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显著提高,中欧班列(西安)货运量稳步增长,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协同治理效能和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方案》提出,加快低碳绿色转型。落实能耗双控和2030年前碳达峰要求,进一步细化节能降碳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低碳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使用新能源车,提升绿色出行比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加强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化低碳试点示范,支持西咸新区开展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扩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减排技术应用。

来源:央视网

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金辉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4月7日,武汉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三年行动方案出炉,记者梳理发现,武汉市计划用三年时间,精心描绘城市“颜值”、精细刻画城市“表情”、精致塑造城市“气质”,让城市更有暖意、惬意、诗意,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武汉,让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两江四岸”更加璀璨

方案中提出,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两江四岸”,打造一批代表武汉城市形象特色的标志性区域、街道、建筑,更好承载城市文化旅游、创新创意、金融服务、总部运营等功能,塑造“错落有致、疏密有度、和谐有序”的城市形态。

完善城市容貌规划管控标准,研究制定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滨水、临山等重点地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等管控。

打造品质公共空间。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统筹滨水空间资源,规划建设集景观与观景为一体的月亮湾阳台、武汉关阳台、汉正-龙王庙阳台等“城市阳台”。

推进东湖生态绿心、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龙阳湖公园、北洋桥生态公园、青山长江森林等项目建设;改造升级消费场所、夜经济集聚区,加快建设龟北国际文化交往中心片区,形成充满活力的户外公共空间与景观节点。

系统性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风貌,以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为核心,推进古城新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留住武汉特有城市“基因”。

扮靓城市特色街角。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系统施策、分类推进,更多采用“小规模、渐进式”街区微更新、微改造,引入街巷、社区设计师,精心设计、综合利用城市道路边角、建筑交接地带等区域,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迁建绿、艺术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街心花园、口袋公园、桥下花园等,倡导临街单位庭院与街景融合,形成完善的微型公共空间网络,打造品质、特色、文化街区(社区),让城市一步一景、步移景换。

推进规建管一体统筹。建立新(改)建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协同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前置于规划、施工审批环节,确保公共服务设施与新(改)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推进项目审批、竣工验收、后期管理等信息共享。

建设慢行友好城市

据了解,方案中提出,武汉要建设慢行友好城市。高标准改造历史街区和城市重点功能片区的慢行系统和静态交通设施,打造绿色出行样板区,各区每年改造完成非机动车示范路不少于10公里。开展破损路、人行道专项整治,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实施市政设施升级。系统规划和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形成总规模13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推动空中管线入廊入地,城区新(改、扩)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重要景观道路采取入地敷设的方式建设城市管线,管线附属设施采取隐蔽方式设置,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有道路范围内架空管线逐步实施入地敷设,推进箱柜退室入院,杆、牌、箱、柜应减尽减。推广“多杆合一”智慧灯杆,推进道路立杆减量改造。

规范建设工地和商混站管理。提升工地管理标准,强化文明施工及扬尘污染监管;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出土工地和建筑垃圾管理。提高商混站绿色生产水平,禁止四环线内新建商混站,推动四环线内未达到绿色生产三星级标准的商混站逐步外迁。

规范城市道路占道施工管理,实施占道施工计划,统筹同一路段各类占道需求,实行同一年度内、同一路段只挖一次。

优化城市照明环境。构建“环射结合、轴向成网”照明网络,实施“节能增亮”行动,持续清理城市道路照明暗区,打造安全温馨夜环境。严格控制景观照明范围和规模,适度增补暗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提升临江楼宇夜景观,确保灯明景靓。

试点城市运维综合养护。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试点,按照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要求,将道路清扫保洁、路面及附属设施维修、绿化养护、排水疏捞等相关作业交由一个施工作业单位承接,提高城市运维综合管养效能。

市民生活在花园中

未来三年,市民将会生活在花园中。

武汉将对100条城市既有道路、300个老旧小区进行绿化改造提升,高标准打造8处花卉亮点片区、20个花漾街区、200个街心花园、300公顷花田花海,制定设计导则和建设技术规范。

开展黄土裸露治理、林荫路和特色行道树道路绿化改造、生长势衰弱植物布局调整、新优植物品种和乡土植物应用等,为城市园林绿化增花添彩,彰显城市园林景观特色。

提高绿化养护标准,落实建设、养护监管一体化,开展公园、道路绿化、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化评先评优活动,完善绿化养护考核评估体系。

突出“一园一花”,完善沙湖公园、和平公园等6个花卉特色公园。开展公园文化活动2000场,推动公园管理共建共治共享。

建设两轴(东西山系、长江主轴)、三片(环汉口、环武昌、环汉阳)、六线(木兰休闲、红色问津、沃野平川、湿地花田、江夏野趣、智慧活力)穿城绿道,串联城市公园、重要景点、特色街区等,逐步形成以公园绿地为点、以绿道为脉,连点成片,集交通、休闲、观光、智慧互通互融的生态网络体系。

加快竹林湖、鲁湖、将军路等大型泵站建设,加大黄孝河、青菱河、东港等骨干港渠综合治理以及主次排水管网的新、改、扩建力度,到2025年,新增城市外排能力达到1135立方米/秒,基本消除中心城区顽固渍水点,骨干排涝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以上,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精细化雨污分流、排水管网缺陷修复和雨水溢流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到2025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0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70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长江水环境修复行动,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河湖日常监管,建立完善流域河湖长制,全面提高河湖流域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

城市更加洁净靓丽

严格执行“精致环卫”严规30条,实施桶箱退院入室,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以上,环卫设施达标率95%以上,餐厨垃圾收运全覆盖。

推进主次干道、窗口地带、旅游景点等重点部位深度保洁,改善市场、工地、城乡结合部、插花地带周边等薄弱区域环境卫生;加强绿化带、交通护栏、城市家具、公交站点等清洗保洁力度;高效处置两江水域漂浮植物,提升城市整体洁净度,实现街净巷洁。

加快推进市场化运作、管家式服务,严格落实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实施“一事联办”。建立健全区域环境卫生管理、环卫企业考核评估体系,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按照一区一策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环卫市场化率达90%以上目标。

构建超大城市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江南东部垃圾发电厂(二期)等9个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700个,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18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日以上。

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23年底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健全市级统筹协调、区级属地负责的生活垃圾处置监管模式,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提升运营监管水平。

聚焦群众诉求和突出高频问题,紧盯窗口地带、背街小巷、建设工地、老旧小区、城市进出口、市场、医院、交通场站、商场超市周边等薄弱区域,围绕占道经营、共享单车乱停放、园林绿化、道路破损、施工噪声、道路附属设施“五子”等突出问题,针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牵乱挂、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十乱”行为,定期列出任务清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发现解决高频急难问题,限时整改率达到9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85%以上。

推进市容环境美化优化,坚持做“减法”,强化设计感、协调性,出台城市建筑外立面管理办法,推进街景要素规范整治,持续开展违法建筑治理,提升道路井盖完好率,推进道路箱柜美化、架空管线容貌规整,实施户外广告招牌规范提质,每年提升100条路段门面招牌,实现空间环境秩序协调美观。

开展市容环境示范创建和达标整治“双百”活动,对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标准,创建100个精细化管理示范片区,开展100个问题集中点位动态达标整治,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提升市容环境整体质量,确保井然有序。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23456工程”,打造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区、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4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示范村、50个以上精致农业示范点和6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构建“点上出彩、面上出新,带上成景、全面铺开”的美丽乡村蓝图。

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改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加大通村公路、旅游环线等重点区域保洁力度,建设一批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和村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

全面改善居住环境

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机制,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气、路、安防、消防、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设施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便利度和满意度。

健全房屋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建立及时发现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查处危害房屋安全等违法行为。完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管理,治理“飞线”充电现象,落实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和使用监管长效机制。提升物业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培育品牌物业服务企业,帮扶自管小区规范提升,分类推进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覆盖提质,进一步提升小区居住环境。

加强交通堵点治理,综合治理50处堵点,打造50处精致交通片区、108处精致路口。持续巩固53条、213公里停车秩序示范路管理效果,逐步拓展严管范围。清理整治各类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盲道的违规违法行为。

加大机动车停车泊位建设,采取共享停车、限时停放、即停即走、停车收费市场调节等措施,缓解停车难,使停车资源利用最大化。

优化运输线路,严厉查处渣土车、水泥罐车、砂石车等工程作业车辆污染环境及交通违法行为,深化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研究三环线交通组织精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安全隐患。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疫情防控意识,把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与落实安全责任、疫情防控相结合,推行精细化安全作业规范,严防工程建设、交通管理、桥隧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事故,提高风险防控、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打造更具韧性的安全城市。

强化燃气安全监管,按照“八个统一”要求,构建天然气“一张网”,完善燃气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天然气安全供应和服务水平,落实液化气钢瓶可查询、可追溯、可评价;建设桥隧运维监管“一个平台”,实现城市桥隧在线监测全覆盖,提升桥隧管养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做优“大城管”,完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机制,坚持每月会商研究、讲评通报、奖惩曝光,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组建市、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构建“两级平台、三级指挥、五级联动”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市、区两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纵向对接联通国家和省级平台,横向接入应急、城管、公安、综治、交通、环保、水务、消防等部门和单位系统和数据,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形成全时空高效协同处置城市运行事件闭环管理,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做实基层治理,全面推行城市综合管理路长制,建立完善与街道管理体制相适应的“1+2+N”路长制互动共治管理模式,2022年底基本实现路长制全覆盖。

按照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精细化+智能化”的思路,立足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实战实用,聚焦大城智管,加快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工地、智慧水务、智慧消防等系统建设,助力“一网统管”。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强化数据思维、数字治理,推动发现关口前移、业务流程优化、多方协同联动、问题处置增效,提高预测、预报、预警、预防能力,实现精准治理、高效服务。

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发扬“店小二”精神,坚持“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快速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四办”改革,推行网上申请、预约办理、告知承诺、容缺后补等服务模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新建超过3500个5G基站,郊野及沿海深覆盖,企业一键下单算力服务,落地超10个“北斗+5G”国家项目应用示范,超千兆网络全屋覆盖…….3月14日,中国电信助力深圳市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发布会举办,建“万兆城”、造“毫秒城”等一系列重要计划目标发布。

今年3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目标2023年底前,建成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超级宽带网络,实现“双千兆、全光网、1毫秒、万物联”网络建设目标,打造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极速先锋城市。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华平表示,深圳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产业是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城市范例,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对此,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副总经理李进表示,在助力深圳建设极速先锋城市行动上,深圳电信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主力军,将充分发挥自身云网融合优势,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深圳市通管局局长何承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华平,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副总经理李进,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胡志良等出席发布会。

先锋接入:双千兆光网全覆盖接入,聚力推动建设万兆城

会上,中国电信集团首席专家黄云飞围绕先锋接入、先锋算力、先锋感知、先锋应用等维度,分享深圳电信基于双千兆能力下的创新技术成果,展现出深圳电信助力极速先锋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全面支撑。

在先锋接入方面,深圳电信目前在全市已建成18.1万个万兆端口,率先实现全市100%升级万兆端口,并抢先实现上下行万兆传输能力,为家庭视频、娱乐、VR、游戏等场景提供超千兆宽带接入,年内千兆光网用户数将超过百万,其中家庭用户千兆占比达到40%。

今年,深圳电信计划实现全市园区商厦的OTN节点全覆盖,全光工业、产业园区商用目标为50个,真正体现“千兆到户、万兆入企”优势。

此外,深圳电信今年计划新增超过3500个5G基站,打造一张“速率快、覆盖广、体验优、智能化”的5G精品网络,实现郊野及沿海区域深入覆盖,为深圳迈向“万兆城市”提供坚实有力的核心生产力。

先锋算力:高品质低时延算力网络,助力建造智慧毫秒城

在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上,深圳电信在大湾区打造了首张400G高品质全光运力网,率先实现1毫秒直连市内算力圈,3毫秒直通省内韶关大数据集群,5毫秒速达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算力低时延网络。

同时,深圳电信正在构建“5+3+65”的核心算力圈,今年计划完成60%部署,2025年将完成100%部署工作,同时外围还有4800个可拓展算力点。

深圳电信构建的泛在赋能、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多层次算力供给体系,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数字生产力,企业无需投入高昂的算力成本,一键下单即可获取算力资源服务。深圳电信强大的算力基础将推进全市算力资源和服务突破和创新,全面支撑深圳数字化转型。

先锋感知:独有领先卫星网络加持,构筑新型领先智能城

深圳电信基于卫星“天通一号”,打造了业界首张以地面网络为依托、卫星通信网络为拓展的“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填补了300米低空通信空白,满足通航行业应急救援、海上作业、精品航线等场景应用。

同时,深圳电信基于集团自有5G+卫星技术,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空域全时域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今年,中国电信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可信时空网关键技术和大众规模化应用》,将联合深圳的企业,率先在深圳落地超过10个“北斗+5G”融合定位的国家项目应用示范,用厘米级的高可信定位和高精度授时能力,赋能深圳产业数字化。深圳电信依托时空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底座,建设城市级物联感知平台,助力鹏城打造成自进化智能体数字化城市。

先锋应用:“双千兆”赋能千行百业,引领打造活力创新城

为赋能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应用生态,深圳电信以“云网端全融合”能力体系,为数字化转型的各级政府,提供智能化与模块化的智慧政务基础平台与解决方案。同时,以各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工业、智慧金融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网络信息化难题,深圳电信依托双千兆能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设备+服务+连接”网络管家服务,解决网络连接到用户“桌面最后100米”的难题,为深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支撑。

先锋体验:全光千兆点亮智慧生活,畅享多场景极致体验

为了让深圳市民享受更好的上网体验,深圳电信率先推出2000M商用宽带,在此基础上,推出 超千兆全光WiFi(FTTR)组网方案,实现超千兆网络全屋覆盖,全家随心畅享4K/8K视频、直播、电竞娱乐等高品质智慧生活体验。

在智慧办公方面,深圳电信推出的云电脑服务,随时随地快速访问云桌面并连接企业内网,实现远程办公;在安全通信上,深圳电信打造的5G可信手机,可实现通信过程端到端安全保护;在社会服务方面,深圳电信利用“5G+云网融合+AI”技术,为家庭企业提供全覆盖、广连接、高智能、全开放的天翼视联网服务。

先锋服务:定制级高品质金牌服务,全方位树立行业标杆

深圳电信144家门店、超2000多名智慧家庭工程师,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专业上门网络检测及优化服务。

在便捷服务方面,通过“7×24不打烊”全时服务为客户打造满意无上限的数字生活新体验。用户足不出户便可一屏速办,遇到紧急需求实时响应,用户找到即办,服务过程一点通查,用户掌控进度。

在响应速度方面,针对宽带报装及故障维修,深圳电信推出了1小时内响应、“当日装、当日修、慢必赔”等一系列服务举措,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深圳电信竭力为每一位深圳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深圳电信正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深入开展“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进一步夯实深圳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底座,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奉献创新动能。

【记者】戴晓晓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通讯员 孙振东 魏涵玉

实习生 王靖

2月26日上午,由武汉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武汉市教育局、青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武汉市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闭幕式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启动仪式”在武钢三中举行。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学习贯彻二十大,终身学习向未来”,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助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开场舞《律动青山》、串烧类节目《传承》和舞蹈《书香墨韵》贯穿始终,内容饱满,形式绚丽,寓意鲜明,充分表现了青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而踔厉奋进的昂扬风貌。

自2005年起,武汉市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市共有6位同志、6个项目、2家院校分别进入全国“十佳”行列,各条战线共涌现出37位全国百姓学习之星、28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0家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近年来,青山区积极推进“一轴两区三城”规划建设,着力向新兴工业生态宜居城区转型,同时大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青山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涌现出黄银华、杜诚诚、胡昇、王家太、刘涵清、吴传发等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打造出“青山区家长学校名家讲堂”“社区教育四点半学校”“青山终身学习云课堂”等一批知名全国学习品牌,构建起“315全民终身学习特色模式”,形成了“政企共建、资源共享、部门联动、多方联手、全民参与、共同发展”的特色经验。

闭幕式上,“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及“武汉市百姓学习之星”“武汉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代表获得了证书。

活动中,青山区“青山绿水红钢城”学习共同体成立,将结合区域特色教育资源,统筹社区教育基地,建设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学习网络,搭建项目共建、人才共培、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一体化全民终身学习合作与交流平台,发挥理念互鉴、队伍互学、资源互用、功能互惠的聚合效应,以全民学习之力推动青山新发展。

当天,武汉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启动。根据行动计划,武汉力争到2025年打造好“书香武汉”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武汉终身学习全媒体宣传平台,推广“书香武汉”掌上APP,上线300门“武汉人文云上行”终身学习精品课程。新增15个社区教育实验街道、50个社区教育实验项目、30个数字化学习社区、30个社区教育基地、30个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点、3个终身学习联盟。推介60位百姓学习之星、60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500个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1000个群众性学习团队。促进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20%;社区居民培训率达55%以上;全市学习型社区(村)达到80%以上。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新丝绸之路概念股(丝绸之路板块)

下一篇:买卖基金最简单方法(如何买卖基金)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