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杨百万股市战例(杨百万炒股十大忠告)

2023-09-14 22:59分类:OBV 阅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百万股市战例,以及杨百万炒股十大忠告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看趋势(摘自杨百万股市战例)

不懂趋势就是“不懂四季”。农民不懂四季颗粒无收,人不懂人情冷暖四处碰壁,股民不懂牛熊趋势赚少赔多。许多股民认为股市是个赚钱的好地方,进入股市前没有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殊不知股市自身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在股市中亏钱是正常的,而赚钱的永远只能是少数人。因为对于一个阶段来说,股市中投资者的盈亏不过是全体参与者资金的重新分配而已,且由于每次交易投资者必须向国家交印花税及向券商交手续费,因而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多,在没有外来资金加入的前提下,资金总额事实上总是在不断减少。

所以,就总体而言,股市不会生钱,只会亏钱,事实上个人投资者的盈亏差异就在于入市时的大势使然。

俗语说:“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在股市上则为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作为散户搏击股市的基本功就是要会识别趋势,作为个股也同样。

股市中有三大趋势: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及短期趋势,这三种趋势互相推移转变。市场趋势的移动犹如海水涨落,长期趋势是潮汐;中期趋势如同波浪;短期趋势则像波纹。

一、炼就分析大势与判断走势的火眼金晴。

1、股市的长期趋势。

从宏观的角度看股市的趋势,一般持续一年或多年的市道变化叫长期趋势。长期趋势分为长期牛市和长期熊市,如果股市每一波上升的高点都比上一波高,而回落时的低点仍高于上一次的低点, 其主导趋势是上升的,就称为牛市;如果股市每一波上升的高点都不能高于上一次的高点,而下跌时的低点却低于上一次的低点,其主导趋势是下跌的,就称为熊市。牛市有上涨也有回调,但上涨多于回调。上涨时称为多头市场,回调时称为空头市场,反弹则为多头市场,这就像潮汐一样。

2、股市的中期趋势。

在长期的趋势中经常有些中期波动对主导性波动发生干扰,也称中期性调整或中期反弹。在牛市里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大势的短期性趋势低点比上次的低点低,不过其长期性趋势未遭破坏,通常调整后又恢复其原来的上升趋势;在熊市里大势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回升,短期的高度较上次的高点高,不过仍不足以改变其长期向下的趋势。一般中期趋势持续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中期趋势是市场的一种适当校正,多数出现在过度购入和过度抛售之后,是一种正常的股价变动现象。

3、股市的短期趋势。

短期波动的时间一般只有3-10天,就短期波动本身而言无任何意义,不过无数次的短期波动形成了中期趋势。短期波动随机性很大,容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如政策的刺激等会形成机构或个人的共同看点,引发短期行动。

股价的波动就是由上述三种趋势组成的,短期趋势组成一个中期趋势,再由几个中期趋势组成一个长期趋势。由长期上升转变为长期下跌,再由长期下跌反转为长期上升趋势,循环变动,永无停止。

未完待续……

第一股民杨百万离世,他留下了什么?

对于60、70年代的人们来说,股市是一个新鲜的玩意,也是一个神奇的玩意,更是一个让人沉醉的地方。

90年代初,资本市场在国内有了雏形,红红绿绿的大盘下,人们把自己的财富梦想寄托在K线的起伏上。那个时候的一景就是许许多多的股民们每天搬着一个马扎,挤在交易大厅里,眼睛紧盯着大盘。

之所以有这样的景象,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交易都要现场填写单证,不管是买还是卖都要手写单子,交给柜台才可以申请。这对于现在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到了90年代中期,依然还是需要现场操作,最多就是把手写换成了电脑,依旧离不开现场操作。

因此,大厅拥挤就成为了股市的一景,像赶大集一样。

杨百万正是诞生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股民口中的英雄。他来自最早出现证券的上海,他是当时的所谓大户,他是那个点石成金的神奇股神。因为在二级市场的神奇操作,赚了很多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百万神户。

甚至,他被央视评为“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他的真实名字叫杨怀定。

01

杨怀定入场股市,是源于他对于存款利息下调的一次预测。本来存放在那里的固定资金。他分析到,如果利息下调,那么老百姓手里的钱将没有去处。很可能股票就是个机会。

他小试牛刀,买了3000股电真空。这是1984年上海公开发售的第一批股票,应该是与飞乐音响、豫园商场等总共七支。

果不其然,很快利率就下调了。六个月后,杨怀定手里的股票开始暴涨,由每股100元飞到800元,杨怀定默默抛售出手,逍遥游去了普陀山。

那个时候的股民大多是跟风的,没什么分析和预测,无疑,杨百万的这一点是制胜了。

后来,电真空这支股票一路跌了六七年。

有了实战业绩。杨百万被邀请到南京讲课。他又一次准确地预测了大盘的下跌点位。从此,名声打响于全国。

在这片造神的土地上,杨百万除了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演讲外,2000年还受邀于北大为研究生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操作,而他的学历仅仅是初中。

在他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后,可以安定地坐下来反思一下股市风云的岁月。特别是多次股市的起起伏伏,让杨百万觉得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于是,《告别散户》一文出现,杨百万以严谨低调的陈述,告诫人们要防范风险,而他自己也悄然隐退江湖了。

“从一个投机者转变为理性的投资者。”这是杨百万对自己的总结。

其实,看下来,杨百万的股市经验来自他的经验,不管是“落袋为安”还是“老鹰叼食”,亦或“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只做滑头”的规矩,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本就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而他为人们记住的其实也正是他真实的赚钱动作。在这个市场上,能赚钱就是王者。

杨百万在证券市场创造了诸多个首次,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的人。

显然,这些方面在观念的引领上,无疑是超前的。对社会和时代的推动是积极的。

02

杨怀定,1950年生,祖籍江苏镇江,原上海铁合金厂仓库管理员。

因为不甘心平淡的日子,他主动走进投资领域。辞职并用自有的2万元资金一步一步创造出他的投资梦幻国度。


首先留意到的是国库券转让,他发现这里面有地区差异,立刻便做起了买卖国库券的生意。


1988年4月21日,上海开放国库券买卖的第一天,杨百万即以开盘价104元买了两万元年利率15%的3年期国库券,当天下午就涨到112元。他立马出手赚到了800元。这个800元是当时上海工作一年的工资。

接下来就是复制,他跑遍了全国的大部分城市,在高于低的差价之间做着游刃有余的国库券买卖。

不得不说,杨百万是有商业头脑。就连个交通工具也得让他搞成手中的筹码。1992年,炒股赚了钱的杨怀定购置了一辆夏利车,因为是上海少数“Z”字牌私家车,荣耀了一阵之后,他转手卖掉,转了十几万。

房子更不用说,他在1993年以不到2000元的价买了闸北两套房,如今翻几十倍了您懂得。

03


在《要做股市赢家》这本书中,杨怀定用他的真实感受写下了这样的话:"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他的晚年,也几乎全部精力在股市的研究上,与儿子一起经营一个股市工作室。真正地做到了把股市投资做为了一生的事业。


只是,后期他主动淡出了公众的视线,拒绝一切媒体的采访。梦想也需要复盘和安静的回味。

杨百万:人们怀念他,也是在怀念那个散户能够成为大户的时代

文/宋光辉,著有《金融工程实战术》《资产证券化》《财富第三波》

6月14日端午节,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因病去世。众多主流媒体报道了这一新闻,很多网友留言怀念。

有人称其为第一代平民股神,

有人将其逝世称为是股市奇才陨落。

有很多网友整理出来杨百万曾经关于股市的言论。这些言论曾经影响了很多人,也可能已经影响过你我。

做散户不可悲,但千万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

“不倒”秘诀:信奉“落袋为安”,不把钱全投进股市。

股市就两个字:赢、输。

股市诀窍就四个字:抄底逃顶;

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

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

炒股,最好不要定什么不现实的目标,脚踏实地才是取胜之道。

股市中,不要惧怕被石头绊倒,但一定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他出身普通,本来是在一家国企的普通职工。杨怀定后面下海,因缘际会进入资本市场。

他先是通过跨区域进行国债套利积累起第一桶金,随后进入股票市场,购买老八股电真空股票赚了十倍。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间就积累起百万元身家,因而后面被称为杨百万。

杨怀定在资本市场取得的成功,单从依靠投资积累起的财富规模而言,杨百万(数千万元量级到亿元量级)与后来的股神徐翔(数百亿元量级)、林园(近千亿元量级)无法相提并论,也显得比较普通。

但是也正是因为相对而言较为普通,才让大众觉得可望而可及,大众也容易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代入感。

他的成功,让普通大众看到了股市的财富机遇与生活的希望。

杨怀定被人们怀念,也因为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名气。

在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也是被社会有意塑造的成功典型。

在那个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百万名号,怀着成就财富的梦想,进入A股市场。在如今,中国有上亿股民无怨无悔的在为中国经济默默的做出贡献。

人们怀念这位股市传奇人物的同时,也在怀念那个时代:

那是个散户能够靠着炒股成为大户的时代,

那是个市场发展不完善的时代,

那是个市场缺乏效率但是也更加充满机会的时代,

那是个人们凭着灵机一动和努力再加上一点运气就可能发财改命的时代。

通过怀念,人们其实将自己的信念与期待,投射到自身的现实当中。

杨怀定的传奇经历

杨怀定1950年生,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杨怀定有一个习惯,特别喜欢看报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杨怀定还没有进入证券市场,但是杨怀定每年都要订阅100多种报纸,杨怀定靠着报纸上的信息开始分析当时的金融形势。

当时他在上海图书馆看报纸,上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的一段话让他眼前一亮: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而且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

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率是15%。杨怀定当时全部身家共有2万元,如果全部用来买国库券,一年的利息是3000元。如果存银行,利率5.4%,一年利息仅1080元。

对比权衡之后,他果断决定将2万元全部投资国库券。国库券的市场价格有涨有跌。买进后,他内心忐忑,下午就迫不及待去交易所看行情,发现涨到了112元,于是他赶紧卖出,赚的钱比他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杨怀定想道:以104元买进的国库券,只要能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稳赚了?杨怀定认为,国债和普通商品一样,只要存在价差,就能够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式来赚钱。

这个时候这已经无师自通地悟透了华尔街致富的精髓:“低买,高卖!”

想明白之后,杨怀定立即着手查询资料,了解各地国债的市场行情。他发现,安徽合肥在当日的国库券开盘价是94元,收盘价是98元,显著低于上海的国库券价格。

于是他连夜坐了13个小时的硬座,第二天跑到合肥的商业银行银行门口,收了10万元国库券,然后倒卖给上海的银行,赚了2000元的差价。

采取类似的做法,他在随后一个月里,跑遍全国多个城市,收购国库券,规模越做越大。据说有一天,上海全天国库券成交额70万,杨一人就贡献了10万。

杨怀定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国债市场。严格来说,这不是通过证券投资获得的,而是通过套利获得的。

这是时代的机遇。

当时,上海的经济发达居民储蓄较多,因而国债的价格较高。而在内陆一些地方,居民储蓄很少,不愿意投资国债。很多国库券都是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摊派销售的,比如作为工资发给公务人员或是教师。这些地方的人更愿意接受低的价格,换得现金。

由于当时国债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市场,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严重,这才有了这种轻松的区域套利模式。

除了杨怀定,还有很多机构和个人从事这样的套利。申银证券的阚治东和万国证券的管金生的相关传记中,都有过关于国债区域套利的描述,而且这些由公司进行的套利,规模相比杨百万要大得多。申银证券和万国证券,发展之初依靠国债区域套利大赚一笔,积累起来丰厚的资本。

杨怀定的本金快速膨胀,很快过了百万元。从此之后,杨怀定就不再亲自到外地跑,而是雇了几个人在全国跑,自己坐镇上海用电话指挥。杨百万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他同时留心上海刚开张不久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

1989年,他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他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捞到第一桶金的杨怀定随即转战股票市场。当时上海的股票市场非常低迷,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新兴的概念。杨百万以90元的价格买进了面值100元的电真空,转手就赚了十倍。

当时,杨怀定坚定认为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一定会有大发展,自己没有理由不积极参与。杨怀定后来回忆“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天,我一个人独揽了交易量的一半,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1993年的上海证券市场,先大涨而后大跌,杨怀定早先发出警告然后成功逃顶,这个神操作让他一炮而红。

当时的整个市场气氛非常激烈,沪指更是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很多人都说这些大盘会涨到1800点。但是杨百万不这么认为,同时还劝告散户们不要冲动,但是没有人听从他的话。

众人纷纷听从那些股评家的大涨预言,盲目追高冲进股市。最终,大盘暴跌至1000点以下,而杨怀定早在15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抛售完毕。

这一次精准的神操作,让他的“股神”的名号响彻全国。

从炒国债到炒股票,杨怀定每次进出市场的资金达到上百万元,于是人们就给了他“杨百万”这个形象的称号。

杨百万成为股市风云人物之后,经常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关于他的报道不时见于公众媒体,吸引大众投身于股市淘金大潮当中。杨百万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为中国的股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国股市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壮大,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几年。新的股神们不断涌现出来,“杨百万”这样的个人大户开始从舞台中心逐渐淡出,成了数以万计中国普通股民中的一员。

曾经有人建议杨怀定成立私募证券基金,利用他当时的名气募集资金,将股票投资的事业做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杨百万并没有把握住当时的机会。

他一直都只是一个有名的散户,他自己也承认和安于散户的角色。

在2008年5月份的时候,一度沉寂了很久的杨百万重出江湖,高调预言股市走向,并且宣布自己全部空仓。后面在当上9月的时候,再度看空股市。股指在当年出现大跌,验证了杨百万对于走势的预言。这次逃顶也成为他最近一次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

2013年,杨百万曾接受四川经济日报的采访。彼时年过六旬的杨怀定称自己过得挺舒服。“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在2013年的股票市场里,2000万元的资产规模只能算是一个大户,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在此之前,公募基金业有王亚伟,新一代的股神徐翔当时身家已经达到百亿元,成立的泽熙基金也成为私募行业的佼佼者了。而这两位风云人物,最后也随着形势发展,或被人们遗忘或是被时代抛弃。

也是在这次采访中,杨百万很认真地说。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你的机会;我老了,我特别想告诉年轻人,一定要捕捉到属于你们这代人的机会。”

杨百万并没有完全把握住时代给予的机会,他说这番话或许也是表达他内心的某种遗憾。

杨百万其实也知道,当前年轻人的机会,已经远远不如杨百万他们这一代了。这是时代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有效度的提高,如今产生经济奇迹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除了股市,其他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据说在当时,在杨怀定炒股的建行证券营业部外边,有对年轻夫妇中午推着食物摊车来服务股民,当时最深受股民喜爱的一道菜是白切鸡。这对夫妇后面创立了一个以白切鸡为特色的食品连锁品牌。如今的年轻人,摆一个熟鸡摊能够谋生都已经难能可贵了,何来奢谈把握机会。

这里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也只有少数人取得了超出普通人的成功。而在这个少数人取得成功的时代里,这些少数人的成功却是以绝大多数人的福利不足为基础的。

杨百万的套利操作,之所以能够轻松获利,其实是建立在合肥等地民众苦于无钱而被逼承受高利率的痛苦的基础之上。

再延伸一些思考,在有少数人得以实现跨越阶层的改朝换代时期,大多数人实际上过的却是不如太平狗的乱世人的生活。

在当前的时代,在各类机会被充分挖掘,大家都有充分的意识和足够能力的去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当前的年轻人想要获得超出普通人的成功,非常的困难。

当前内卷一词流行,反映出来的就是这种现实。

人们是应该降低成功的预期?

还是期待社会出现一种变革,恢复到原来的那种动乱或效率低下但是却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大成功机会或希望的时代?

晚年的杨百万过着淡定而充实的生活。在他生前,他始终生活在股票的世界里,他的家和他的证券工作室,都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的一所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里。

工作室里都是跟着杨百万学炒股的股民。在他的办公桌上,同时摆放着三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记录着股市大盘的走势,两台监控着他所关注的股票行情,时时地提醒学员要注意的情况。

每天早上股市开市之前到达工作室上班,3点股市闭市后下班,这就是老杨一天的生活。而到双休日的时候,老杨又会接受到全国很多地方的邀请,飞到各地去做讲座,股票成了他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

杨怀定还先后出版了《要做股市赢家》等5本专著,并和儿子一起开发出了“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软件。而正是这套软件,一度让杨百万陷入风波。有很多股民购买之后 ,依照系统进行操作,但是未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如今,大家早已经清楚认识到中国股市已经不是20多年前“杨百万”们“点券成金”的股市了,更多股民们要实现发财梦,除了要有“胆子和脑子”,背后还要有更加系统的制度支撑。因此,也不可能存在任何所谓的股票操作系统,能够让人取得超出平均水平的回报。

中国社会从资本绝对稀缺的状态进入到资本相对过剩的状态,资本供大于求的形势之下,资本回报率逐步下降。如今想要依靠炒股获得高回报,以及想要积累起财富非常困难。

资本在与劳动力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之中,开始失去强势地位。这是正常而合理的。在一个进步而有活力的社会里,绝多数人最终还是更加需要依靠劳动性收入而不是财产性收入来生活。

在一个经过长年高速发展而已经恢复常态发展的社会里,大部分人的应该恢复合理的预期,采取行动需要依靠常理而不是相信奇迹。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众人在怀念杨百万的时候,他们到底是在怀念什么?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炒股经验分享(散户炒股经验)

下一篇:股票600110(股票600266)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