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医药电商龙头(医药电商如何运营)

2023-05-18 19:03分类:解套方法 阅读:

  佐力药业公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7-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49%-58.86%。为此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出以下信息。

 

医药电商概念股涨幅排行榜

 

  以下是部分龙头企业简介

  英特集团:公司是浙江省医药流通行业区域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药品、医疗器械批发及零售业务,业务涵盖药品销售、中药材销售、医疗器械销售三大板块,其他包括仓储运输和房屋租赁。

  广誉远:主营产品大类一是精品中药,包括主治内科扶正的龟龄集、主治内科开窍的安宫牛黄丸和牛黄清心丸,以及主治和妇科扶正的定坤丹口服液,主营产品大类二是传统中药,包括治疗妇科扶正的定坤丹大蜜丸、定坤丹水蜜丸等,主营产品大类三是养生酒,包括加味龟龄集酒等。

  佐力药业:公司立足于药用真菌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中药产品,主要从事药用真菌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加强内生式增长同时,进行外延式并购与发展,通过收购珠峰药业、凯欣医药、佐力百草中药、佐力百草医药、参与德清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办医,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除医药制造以外的医药流通、医疗服务领域,逐渐形成以制药业务、医药流通业务与医疗服务业务三大平台为依托的大健康管理的产业闭环。

  漱玉平民:公司立足于医药流通领域,主营业务为医药零售连锁业务。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中西成药、保健食品、中药饮片、健康器械等产品的经营销售,主要收入来源为直营连锁门店医药产品的销售。同时,公司兼营少量药品批发业务。

  东北制药:东北制药是方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前身为东北制药总厂。公司主要业务覆盖化学制药(原料药、制剂)、医药商业(批发、连锁)、医药工程(医药设计、制造安装)、生物医药(生物诊断试剂)等板块,形成了医药上下游产业及服务集群。公司拥有维生素类产品、抗感染类产品、生殖系统和性激素类产品、神经系统类产品、抗艾滋病类产品、消化道类产品、麻精及含麻系列类产品、其他普药类产品、体外(生物)诊断试剂类产品、大健康领域产品等十大系列精品、400多种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制剂产品,主导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余家客户,是众多世界性知名企业的产品供应商及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医药:中国医药已建立以国际贸易为引领、以医药工业为支撑、以医药商业为纽带的贸、工、技、服一体化产业格局,全面推动工商贸三大业务板块业务整合,积极发挥协同优势。产业形态涉及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进出口贸易、学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条。

  以上就是为读者们带来的医药电商概念股涨幅排行榜的相关信息,本文是根据有关数据及近期事件所撰写分析文章,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属于非商业性文章)

医药板块经过前两天的集体回调之后,今天又再度卷土重来,

医药及相关的医疗保健,医药商业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

不过,在经过了最近一波调整之后,谁才是医药最强细分,中药板块的领头羊呢?

今天,就来选取了医药板块中的4只具有代表性的中药股,来对比一下,看看其各自的亮点优势如何,谁才是中药反击真龙头。

 


先看第一家,以岭药业

目前股价43.99元,总市值为734.94亿,市盈率为38倍。

公司主做专利创新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目前的中药产品,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其中,营收占比最高的,就是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抗感冒类,营收占比为45%,毛利率为68%。

其次,则是心脑血管类,营收占比为40%,毛利率为64%。

这二者,在公司产品矩阵中,贡献了超过90%的利润。

公司在 2021 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之“2021 年度中国中药企业 TOP100” 排行榜中,公司名列第 6 位。

在工信部 2020 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公司名列第 31 位,较 2019 年上升 26 位。

公司的心脑血管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在所属领域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其中,公司的感冒药增速远高于感冒用药和呼吸用药的增速

且明星产品连花清瘟的市场份额自2017年以来呈逐年上升态势,2021年,市场份额达到了41.8%,处于绝对优势。

而在最近三天医药板块的回调和反弹行情中,最近三天,公司累计涨幅为-4.37%,还没有完全收复失地。


第二家,康缘药业

截止目前,公司股价为25.28元,总市值为147.79亿,市盈率为39倍。

公司主做,中成药制剂、保健品制造、销售.

公司的主要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其中,营收占比最高的是它的注射液产品,占比34%,毛利率为70%。

其次,则是口服液产品,占比22%,毛利率为78%。

再次则是胶囊产品,营收占比22%,毛利率为62%。

公司是通过科技、研发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行业领军型企业,拥有中药新药证书56个,在国内中药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线聚焦病毒感染性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伤科疾病等中医优 势领域。

截止2022年6月,

公司共计获得药品生产批件 203 个,其中 43个药品为中药独家品种,共有 2个中药保护品种。

公司产品共有 106 个品种被列入 2021 版国家医保目录,其中甲类 45 个,乙 类 61 个,独家品种 23 个;共有 47 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中独家品种为 6 个。

而在最近三天,医药回调和反击行情中,公司累计涨幅为0.16%,已经尽数收复失地。


第三家,维康药业

截止目前,公司股价为27.93元,总市值为40.44亿,市盈率为32倍。

公司主做现代中药及西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目前的产品,大致分为两大类,

其中,医药制造业,占比61%,毛利率为72%;

医药批发零售业务,营收比例为38%,毛利率为42%。

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37个,其中银黄滴丸、罗红霉素软胶囊等产品拥有发明专利与核心技术。

截止2022年6月,公司1个药品获得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5个药品被浙江省经信委评为省级工业新产品,8个药品被登记为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

而除了制药业务,公司还有药品销售业务,也就是最近同样比较活跃的医药商业业务。

在最近三天的行情中,公司累计涨幅为-0.99%,距离收复失地,就一步之遥了。


第四家,佐力药业

公司股价11.79元,总市值为71.76亿,市盈率为26倍。

公司主要经营的就是乌灵系列,包括乌灵菌粉及乌灵胶囊的生产。

公司的乌灵系列产品,营收占比最高,达到58%,毛利率更是高达87%,

其次则是公司的中药饮片及配方,营收占比为24%,毛利率为27%。

再次,则是公司的百令片,营收占比14%,毛利率为77%。

公司凭借扎实的研发生产实力和稳健的市场推广能力,成功入选“2021 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子榜单 “2021 年度中国中药企业 TOP100 排行榜”第 56 名。

而公司的拳头产品,乌灵胶囊,在用药市场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TOP10 产品市场份额2021年,城市、县级医院排行第一!

而在最近三天的行情中,公司累计涨幅为-5.83%。


综上,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涨幅最大的是康缘药业,已经把前两天的失地全部收复;其次则是维康药业,反弹后,跌幅在1个点以内,再次则是以岭药业和佐力药业了。

大家觉得谁才是本轮的医药反击龙头呢?

一、中国医药电商B2B市场规模

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两千亿元,市场处于新一轮探索期。2016-2021年间,医药电商B2B市场增长迅速,2019年B2B模式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2020年之后受疫情影响,电商购药成为首选,医药电商B2B趁势而起,实现高速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2072亿元。在市场成长性方面,目前医药电商B2B服务的对象多为药店、诊所、民营医院等,未来一方面,医药流通行业“十四五”规划促进了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电商B2B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院外市场发展迅速,采购量大幅增加,医药电商B2B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可以预见,在政策与市场不断完善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医药电商B2B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到3758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二、中国医药电商B2B投融资现状

(1)传统企业积极布局,点亮并持续扩张医药电商B2B版图
传统医药批发与流通企业积极布局医药电商B2B领域,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积极探索医药流通的互联网化转型通路。作为医药流通领域的四大巨头,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纷纷上线药品批发的B2B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流通领域,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当中,九州通在B2B领域发展位于前列,早在2001年就上线了九州通医药网,同时随着市场上中药材的不断发展,于2014年再次上线中药材B2B平台珍药材。众多巨头入场医药电商B2B可见该领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第三方医药电商B2B企业加速推进,积极冲击二级市场
在传统企业积极布局之际,行业内不断涌现新兴的互联网第三方医药电商B2B企业。他们依靠自身的互联网资源优势切入医药领域,形成“电商+医药”的商业模式。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已经拥有了1药网、药师帮等一批优秀的医药电商B2B企业,并进行大规模融资或上市,互联网基因的医药电商B2B企业正在高速发展。
 

三、中国医药电商B2B产业链

精准锚定行业位置,数字化赋能上下游供需匹配链路。中国医药电商B2B产业链上游包括药品制造商、医疗器械制造商等。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药品流通逐渐转移至线上的B2B平台,在支付、物流、技术等平台的支撑下,达到为流通行业提速增效的目的。中游医药电商B2B包含政府主导B2B、传统药批转型B2B以及第三方B2B平台,三种模式共同发挥作用。下游需求方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多个终端。产业链头部的医药电商B2B企业大都凭借其规模效应把握上游品种优势与下游资源优势,从而贯穿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

四、中国医药电商B2B产业图谱

五、中国医药电商B2B企业竞争格局

头部B2B平台领跑,互联网公司加速积极布局。针对经营规模、融资能力、服务能力以及仓储运输能力这四个维度,艾瑞通过对市场主要医药电商B2B玩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主流医药电商B2B平台进行竞争力评价。其中九州通网、药京采、药师帮1药网领跑行业,合纵药易购、国药商城、药帮忙、药兜网等正不断向领头羊奋进,第三梯队中,阿康健康、药便宜、未名企鹅等多是由新兴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跨界医药领域,正积极向前发展。

六、中国医药电商B2B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上游分析
(1)产业链上游:制药企业研发方向
集采降低药企药品销售利润,创新药研发提速。医药集采以招投标的形式购进药品,对于医药企业的影响从两个方面看:短期内,对中标企业来说,有技术实力的中小药企凭借集采中标以量换市场,或与大药企抢占市场份额;未中标企业方面,以仿制药为主且品种单一的企业丢标可能造成业绩大幅下跌,不得不转向其他赛道。长远来看,仿制药逐渐缺乏话语权与定价权,发展空间将被挤占,这倒逼药企转型升级,加大医药研发投入,以积极向创新药领域转型。

(2)产业链上游:制药企业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向线上推广转变,以迎合新媒体时代需求。传统营销模式投入产出比逐渐降低,以江中药业、哈药股份为代表的药企通过高举高打的广告,在过去媒体单一化的时代实现销售突破,而网络与手机的普及使得媒介日益分散化,广告对销售的增量贡献日益下滑;以葵花药业、仁和药业为代表的药企,自建庞大销售队伍,通过差异化投放产品变相实现垄断性,保障药店利润,近年来单体药店减少,不论倒闭还是并入连锁,销售协议大多受到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药企纷纷加大对药店的投入,推广核心产品,压缩经销渠道,引入线上B2B推广等,以此适应品质消费、新媒体时代的药品营销新需求。

(3)产业链上游:制药企业转型发展
产业变革倒逼药企数字化转型以提升竞争内核。
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行业高度重视,医药流通领域政策影响力深远。目前来看,集采、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等政策陆续出台,影响传递至上游制药企业。一方面,本轮改革之下医药企业将进行研发策略与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布局创新药领域,加大对疗效更好、市场接受度更高的药品生产线的布局。另一方面,利润降低倒逼医药企业销售推广模式的优化与改革,数字化、专业化推广或成主流。

(二)产业链中游分析
(1)产业链中游:批发企业
药品流通路径缩短,药企流向批发企业的份额逐步降低。根据《202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药品制造企业流向批发企业的销售额从2017年的7227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7130亿元,份额从36.1%逐渐缩减至27.3%。同时,2016-2021年药品批发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加,2021年达到17172亿元。综合以上,药品流向批发企业份额缩减,但百强批发企业市占率提升至83.3%,这说明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头部企业发展良好,中小及腰部企业份额被挤占,这可能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使得药品的流通路径不断变短,抑制了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同时也带动了批发企业积极革新,开展线上的医药电商B2B业务。

(2)产业链中游:医药电商B2B价值
①供应商侧:推动渠道铺设与产品营销,提升产业价值。医药电商B2B平台能够为上游药企提供渠道与营销价值,拓展客户源,打造品牌影响力,优化生产计划与品牌定价。第一,借助医药电商B2B平台的流量优势,药企可以开拓销售渠道,触达更多药店、诊所等小B端客户,提高客户覆盖面,从而捕捉更多的商机;第二,通过医药电商B2B平台的交易大数据,药企可以精准识别目标客户,同时借助电商平台的资质背书,提升客户的成交率;第三,借助电商平台的数据支持,上游供给端能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与产品定价,以进一步满足需求端的预期,提高成交率。综合而言,医药电商B2B平台能够依托数字化能力赋能产业,打通线上线下,重构数字化价值链,达到降本增效,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药厂竞争力的目的。

②采购商侧: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采购行为的链路优化。医药电商B2B平台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技术能力,优化平台采购的全链路流程,为下游买家提供一站式采购解决方案,实现智能采购。平台从商品搜索、询单比价、下单采购、线上履约直至物流配送各个方面,依靠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帮助采购商实现采购信息透明化、产品服务推荐定制化、签约流程线上化以及溯源信息可靠化等。未来平台将凭借其科技优势继续渗透采购环节,在系统对接充分、供应链金融可靠、本地化服务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企业赋能。

(3)产业链中游:医药电商B2B商业模式
电商B2B商业模式各具特色,以独特优势占领客户心智。按照发起方的不同,我国B2B医药电子商务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政府主导的医药电商B2B、传统药批转型B2B以及第三方医药电商B2B平台。其中政府主导的医药电商B2B主要作为政府的行政事业性平台存在,为药品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具有非盈利性。传统药批转型B2B以其自有的药品、仓储、客户积累等先发优势搭建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形成“医药+电商”的商业模式;除此之外,许多新兴企业趁势而入,搭建B2B平台切入医药领域,形成“电商+医药”的又一大商业模式。

(4)产业链中游:政府主导的医药电商B2B
以政府的行业监管职能为主,具有非盈利性。在医药电商的三种模式中,政府主导的医药电商B2B通常被称为买方市场,是专门为药品采购方提供电子采购服务的电子交易场所,运营单位为买方或买方的代理机构,通常采用多对多的交易服务模式。交易平台基本由政府牵头,多属于行政事业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为行使政府的行业监管职能,具有非盈利性,因此,对市场运作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完善问题涉及较少。

(5)产业链中游:传统药批转型B2B
以自有的药企、渠道等资源优势快速切入电商领域。传统药批转型B2B可以看做是卖方主导,经营主体多为医药流通和批发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拥有众多上游厂商的药品代理权,有自己的实体仓库和经销渠道,天然具有进入医药电商领域的逻辑。药批企业为了扩大医药产品的销售范围,自然选择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需求对接与关系管理,从接入互联网入口、搭建信息化平台开始,传统药批企业快速切入线上渠道,进行医药电商B2B平台的研发与利用。

(6)产业链中游:第三方医药电商B2B平台
以互联网电商优势进入行业,随政策放开逐渐市场化运作。在以上几种类型的基础之上,随着医药流通领域政策的逐步放开,行业出现一种了与集中招标采购代理无关、逐渐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这种平台的运营商仅为药品的购销双方提供交易服务,主要赚取市场推广费与企业服务费,平台本身不是制药或流通企业,多为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基因更强,完全依靠平台的服务与价格优势来吸引买卖双方,因此其自身的商业模式和服务质量尤为重要,是其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7)产业链中游:医药电商B2B市场特征
依据自身定位,医药电商B2B市场特征与产品体系各不相同。近年来,医药电商B2B模式呈现出交易体量持续增加、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商业模式崭露差异的特点。除了政府主导的医药电商B2B模式之外,其余两种模式主要面向的终端市场与产品体系各有差异。传统药批转型B2B资金链稳健、供货和仓储能力强,依托自身积累更多服务医院、大型连锁药店等终端,产品种类除了处方/非处方药之外,也提供医院集采所需药品,品种品牌更为集中,药品安全性较强。第三方医药电商B2B平台作为新进入医药领域的电商平台,以其价格、服务优势主攻诊所、单体药店等下沉市场,其产品多为处方/非处方药,种类更为丰富,性价比更高。

(8)产业链中游:医药电商B2B布局方向
多维度布局,以满足上下游的纵深发展需求。为了提高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采购企业对线上平台销售渠道的留存意愿和依赖度,医药电商B2B平台应积极布局。上游药企供应商面临营销渠道单一等痛点,平台可以从数字化能力、溢价服务能力与线上线下协同能力三方面布局,拓展营销渠道,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个性、精准营销。下游由于采购商数量众多,需求呈现分散化态势,平台应从数字化能力、个性化定制能力与SKU丰富度及精准度等维度布局,为下游买家链接信息、交易、物流等环节,丰富和创新客户体验。

(三)产业链下游分析
(1)产业链下游:整体格局
B端药品销售增长回升,医疗机构仍是主要销售渠道。
在药品的流通过程中,药品对B端销售额占比最大,超过70%,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就医受到物理空间阻隔,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有所减少,这使得对B端销售增速低至2.7%,但随着疫情的逐渐平稳,增速上涨至9.9%,这说明线下就医需求被拉动回升,并且始终处于诊疗刚需的地位。在对B端的销售渠道中,医疗机构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这主要是医疗机构中的公立医院是民众诊疗就医的主要场所,同时,2020年疫情期间,零售药店也发挥其便民可及性优势,销售额占比有所提高。

(2)产业链下游: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销售额出现负增长,份额逐渐向院外市场转移。医疗机构是药品B端的主要销售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广大的公立医院销售端,同时公立医院也是B2B的主要服务方之一,始终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在2020年,随着疫情的发生以及处方外流、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公立医院销售额增速首次出现负值。至2021年,公立医院销售额仍未回归,体量不及2018年。伴随着对公立医院市场医疗总费用增长率(原则上增速不得超过10%)和药占比(不高于30%)的控制,公立医院销售额增长趋缓,一时之间处方外流的趋势逐渐明显,医院未来可能会更加回归医疗业务本身,药品销售逐渐流向院外市场。

(3)产业链下游:零售药店
①零售药店数量保持增长,差异化布局形成竞争优势
疫情之下,零售药店作为医药物资供给网点最多、可及性最强的窗口,作用更加凸显。在防疫相关药品、防护用品和消杀类产品的带动下,2020年零售药店销售额占比略有上涨,同时2016-2021年药店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增长率达到6.3%。随着处方外流等政策的持续推进,药店将凭借其全渠道覆盖、专业的药诊服务、完善的会员管理体系、便利的布点网络等优势积极布局以承接政策红利,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②处方外流成长期趋势,零售药店将承接重大利好
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医药流通市场发展,在处方外流等的推动作用下,医院内药房的利润逐渐降低,日趋回归成本中心这一定位,处方外流或将在政策的大力推进下成为长期趋势,提供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零售药店将通过处方流转平台助力处方的互联互通,进而承接重大利好。目前,益药、微医、微问诊等的处方流转平台已经进行深入布局,医院开具电子处方后,处方可以依托处方流转平台直至药店,从而打通处方外流渠道。在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零售药店应尽早布局以承接处方外流红利。

七、中国医药电商B2B发展趋势

(1)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长期存在,修炼内核是重中之重
中国医药电商B2B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疫情的物理阻隔为线上购药奠定了习惯基础,处方外流等政策激发院外市场的购药需求,这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除此之外,宏观环境尚不稳定,未来严肃医疗趋势下政策监管如何变化,疫情如何走向,新技术如何应用等目前尚无明晰的方向,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将长期存在。在这一背景下,医药电商B2B平台应注重提升自身,从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供应链物流建设等方面不断修炼内核,如此方能行稳致远。

(2)中观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内头部效应显著
未来医药电商B2B将进入成熟发展期,行业内对各项数字化技术及服务的逐步需求提升,巨头能够凭借其规模优势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份额正在不断被挤占。在行业进入方面,先进入者把握大量客户资源,新进入者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建设供应链体系,获取大量用户、形成稳定的流量池愈加困难,行业内具有产品、供应链以及服务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参与者将有更多收益机会。医药电商B2B行业整体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3)微观服务:数智化加码,打造“药品购销+X”多元服务
从平台端发展来看,医药电商B2B平台能够利用自身所积累的海量数据及高新技术,进行数智化升级,缩短传播通路,打通信息流,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为各端提供“药品购销+X”的多元化服务。上游药厂方面,平台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品研发与上市服务,精准识别市场需求;下游药店端,可以利用各类资源,构建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体系,提升药店数智化营销与药事服务能力,推动药店数智化运营和管理。

 

本文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艾瑞咨询研究院,非商用,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立删,谢谢。

医药电商在2020年以来的三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随着药品网售监管办法落地深化、药品配送管理办法实施、互联诊疗网监管细则(试行)、门诊统筹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医药电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充满变数和竞争。

如何在政策和趋势中发现新赛道,避开激烈的红海竞争,发现高增长的蓝海,这是留给医药电商人的思考。

赛道一:门诊统筹下的机遇

国家医保局2月15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明确,各级医保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

这一政策被普遍认为利好线下药房,会引发线上客流回流到药店。也有分析说因为门诊统筹药品是零差价,药店会面临利润下滑等经营考验。

笔者并不完全认同上述观点,因为从人群定位看,医保门诊统筹原本是在医院执行,现在扩展到药房,这就相当于将医院购药的人群分流到了药房,等于为药房额外增加了一部分高客单顾客群体。

此外从部分地区公布的政策看,统筹基金支付有一定年度限额,超过限额之后患者需要自费购药,所以对顾客而言,回流药店也只是短时政策性回归,报销超限额后仍然面临购药渠道的选择。

另外,虽然这部分人群的实际购药利润低,但是医保目录的药品是有限制的,药房完全可以通过健康方案、药品组合装等形式产生二次销售,拉动其他药品动销。

门店统筹对实体门店是一个利好政策,对线上是否有利好呢?

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政策下发后都会产生一个窗口期和红利期,我们应该仔细研读政策文件,争取优先获得政策红利期带来的收益。

首先,药店纳入门店统筹后,药店需要根据医院流转过来的处方配药,这就需要医院和药店的经营品种保持一定比例的一致性,因此会有大批临床药品进入零售渠道,相当于扩充了药店的经营品种。

对于此类药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纳入线上渠道,扩充线上临床品类,从而抓住门店统筹带来的临床药品收益。

其次,临床药品向零售药店扩充,也会对双通道药品、DTP新特药品产生很好的协同引导作用,这都为线上经营扩充了品类。

当然这其中也涉及药房、工业企业、供应商和医院之间的博弈,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契机,实现线上大药房旗舰店向线上专业药房转变也是完全可能的。

赛道二:政策导向下的特许药品

2022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大批高风险药品被禁售,但降糖类注射剂允许网络销售。同期,国家药监局还发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附录6:药品零售配送质量管理,明确要求药品安全合规运输。

同年,降糖类注射剂参与了集采,其价格大幅下降更是利好糖尿病患者。在集采的影响下,此类药品呈现两个趋势,其一是工业企业保供临床导致商业渠道货源不稳定,其二是集采的低利润空间倒逼工业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

不可小觑的是,此类新药的市场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例如,诺和诺德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GLP-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作为诺和诺德明星产品线,增长动力十足,业务收入占据总收入的47%左右,同比增长56%。目前还有礼来Tirzepatide在中国肥胖或超重成人中开展的III期试验SURMOUNT-CN获得积极成果。

所以,在多重因素推动下降糖类注射剂仍然是一个不错的赛道,但是其对药房的冷链仓储和运输均有非常高的要求,电商平台也有严格的管控,经营起来并不容易。

赛道三:自营品牌的建设与成长

虽然公开数据显示B2C增长势头迅猛,行业呈现良好增长趋势,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行业内卷愈发严重。

由于药品为标品的特殊属性,线上药房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价格上,近期京东大药房即将上线的“百亿补贴”引发业内人士关注,向来以品质和服务主导的京东也开始向低价竞争倾斜。

如果价格竞争是电商企业无法逾越的鸿沟,那应该如何形成自身的经营优势呢?

笔者认为差异化经营值得考虑,以京东自营为例,通过搜索,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以自己的品牌在电商平台开起了自营店,由于品牌自营店具备先天的信誉优势,所以更容易形成高转化率。

药房可以通过代理某品牌的形式开通自营旗舰店,此外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大药房也可以自建品牌开展运营,自建品牌可以以OTC品类下的维矿类、胃肠消化类药品为切入点,推广则通过向市场监督局申请广审来进行线上宣传。

此外,近期抖音平台开始尝试直播卖药(OTC药品),有条件的商家也可以尝试申请入驻,通过店铺IP建设,实现自营品牌药品的销售。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中航地产公司(中航地产股票哪里去了)

下一篇:医药电商板块(跨境电商概念股龙头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