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融资产品认购争议(信托融资产品)

2023-04-25 06:08分类:股票市场 阅读:

近千页的一沓材料上,白纸黑字勾勒出一起隐秘的融资乱象:原本财务状况恶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简称“工大高总”),利用其持有的*ST工新股权收益权作为底层资产,通过关联方大通期货设立资管产品募资,69名投资者合计2.25亿元投资款由此借助信托通道最终流回工大高总。

然而,随着工大高总陷入流动性危机,风险向上层层传导,投资者血本无归。一家原本就体质羸弱的公司,为何能够冠冕堂皇的借助专业金融机构融到大笔资金?拥有正规牌照的金融机构为何对风险熟视无睹?甚至不设置担保措施,在*ST工新股价跌至警戒线、平仓线时不及时依约定止损?

对此,10月18日,北京一位资深信托人士指出,从整个资管产品的设立到违约,资管公司的募资环节就有诸多违规之处,整个产品架构中不设置担保措施实属罕见,不符合业内通行的做法,不排除利益输送的可能。截至记者截稿,一些投资者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将当事方天津大业亨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即原“大通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大业资管”)、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光大信托”)诉至法庭,具体开庭时间尚未确定。

多个资管产品违约

投资者直呼“看不懂”

复盘这起融资案,其关系并不复杂。只不过,依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不能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故而该资管产品需借信托通道投资股权收益权。正是这种嵌套结构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投资者直呼“看不太懂”。

69名投资者购买的资管产品名为“大通阳明18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简称“阳明18号”),由大通期货全资子公司大业资管发行并担任管理人,拟募资规模4亿元(分两期,1.5年期为2.7亿元,2.5年期为1.3亿元)。所募资金投资“光大·大通阳明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后者用于受让工大高总持有的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即*ST工新)6600万受限流通股股权收益。

这6600万股限售股则来源于*ST工新的资产重组。2016年,*ST工新发行股份购买汉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汉柏科技”)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工大高总作为交易标的汉柏科技的股东获得股份对价以及参与募集配套资金认购,两次合计新增6611.56万股限售流通股,锁定期为36个月。

彼时,工大高总共持有*ST工新约1.70亿股,占后者股份总数的16.42%,是*ST工新控股股东,用于收益权转让回购的6600万股限售股股份仅占工大高总持有*ST工新股份总数的38.84%,占*ST工新股份总数的6.3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官网公示的数据显示,阳明18号一期成立日期为2017年9月14日,备案日期为2017年9月21日,到期日为2019年3月13日。

“阳明18号”1.5年期年化收益率为8.3%,2.5年期年化收益率为8.8%——除了这些比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估值)吸引了投资者外,融资方的名校股东背景、控股上市公司、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众多的光鲜标签让投资者觉得风险较小。

依据阳明18号资管合同,该资管计划存续期内,每年的6月20日和12月20日起20个工作日内任一日、投资终止日起20个工作日内的任一日从该计划资产中分次分配当期计划收益。这意味着,阳明18号一期每半年进行一次收益分配,首次收益分配时间应该在2018年3月。

然而,阳明18号一期还未到兑付期,种种异常信号就接踵而至。

2018年2月10日,*ST工新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7月26日向重庆宗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宗申”)借入贷款人民币2亿元,借款期限为三个月,年利率为8%,工大高总为借款提供保证担保。因这笔逾期的借款,工大高总持有的*ST工新3551.56万股股份被冻结。按照公告,*ST工新当时尚未清偿的借款本金1.9亿元。

“按照当时的约定,利息(实为‘投资收益’,本报注)是要半年支付一次”,投资者代表樊华(化名)说,但他们却没有如期收到利息。

种种异常让阳明18号的投资者开始警觉:“工大系”(指工大高总及相关关联公司)是不是出问题了?

事实上,直到阳明18号一期到期日(2019年3月21日),该产品都无法兑付。不仅如此,大业资管发行的其他资管产品违约的消息屡见报端。

中基协公示的数据显示,截至记者截稿,大通期货共有30个资管产品备案。其中,多个产品已到期或违约。

尽调报告错误百出

增信措施存巨大漏洞

为何阳明18号运行没多久风险就开始暴露?

一份漏洞百出的尽调报告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大业资管在2017年6月20日出具的《阳明18号》尽调报告中声称,该尽调报告经过他们审慎调查、核实、分析和整理,报告全面反映了客户及项目最主要、最基本的信息。“我们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所做判断的合理性负责”。尽调报告声明和保证的签名人为项目投资经理方永存。

但奇怪的是,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大业资管提供的尽调报告和推介材料中涉及的2014年至2016年工大高总的财务数据中,多个反映工大高总履约能力的重要数据与哈尔滨麦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的数据不符。

例如,该尽调报告第18页指出,工大高总2014年至2016年应收账款分别为3.13亿元、4.61亿元和9.78亿元。但审计报告显示,该公司2014年至2016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0.31亿元、0.46亿元和9.78亿元。此外,尽调报告中预付款项数额亦与审计报告不同。

此外,阳明18号尽调报告中对工大高总“所有者权益”的分析轻描淡写,仅仅突出所有者权益合计数目,而没有对其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展开分析。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期末,工大高总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9.07亿元,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仅为1.33亿元,其余均为少数股东权益。

“工大高总仅持有*ST工新16.42%的股权,就将上市公司并表,显然是为了融资需要”,国内一位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在看过工大高总的审计报告后指出,工大高总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远远超过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这使得工大高总的真实财务状况“失真”,掩盖了工大高总的真实财务状况,一般投资者很难去评估工大高新真正的履约能力。

“尽调报告混淆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差别,此次融资方是工大高总,在分析其偿债能力时,应该重点评估母公司的偿债能力”,10月18日,一位资深审计师说。

然而,《尽调报告》依然给出整体评价:“工大高总治理规范、信用良好,企业总体发展形势向好。”颇具讽刺的是,不久后,工大高总就陷入了债务危机。

更让人惊讶的是,尽调报告、推介材料中称,工大高总所持有的工大高新限售股和流通股均未质押,若流通股质押,必须经过大业资管同意,以保证预留充足流通股作为约定补仓准备。

但2017年3月16日,工大高总为开展融资融券交易与中信证券签署了《融资融券风险揭示书》及《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将其持有的工大高新1.04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转入中信证券北京呼家楼客户信用担保账户中,这部分股份直至尽调报告出具之日仍为受限资产。这与尽调报告、推介材料所述的情况迥然不同。

最让投资者们难以接受的是:即便尽调报告隐瞒了工大高总的股权受限的事实,那么,大业资管作为受托方,为何没有要求对受让股权收益权的相关股票采取质押登记措施?

《光大·大通阳明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之信托合同》(简称“《信托合同》”)3.5条载明:全体委托人共同指定大业资管作为本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受益人代表,光大信托作为受托人,该信托为事务管理类信托(即“通道业务”)。

第16.2.10条称,本项目未设置担保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担保、抵押或质押担保),如交易对手到期不能回购标的股权收益权,则本项目因缺乏有效担保,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变现信托财产,从而使委托人或受益人的信托利益遭受损失。

事后来看,上述风险提示最终成为了真实的风险。投资人在上诉材料中指出:“大业公司、光大信托对受让股权收益权的相关股票没有采取质押登记措施,造成该6600万限售流通股被多家法院先后冻结,大业公司、光大信托所创设的股权收益权转让及回购交易模式存在巨大漏洞,无法实现回购,致受托资产损失。”大业公司、光大信托只是约定在券商处办理《账户限制单》,账户限制单只是对股票交易的操作进行限制,并不能对抗针对目标股权的任何质押、清算、冻结等行为。“大业公司、光大信托作为专门从事资产管理类业务的金融机构,明知未办理质押登记的股权收益权无法对抗第三人针对目标股权依法主张的任何债权、担保物权等民事权利,既未要求工大高总提供其他增信措施,也未提示投资人在此类风险可能造成投资本息损失,最终导致受托资产的股权收益权仅为一纸空文,致使受托资产损失。”

多位投资者指出,大业资管代表全体投资者与光大信托签订了《信托合同》,他们事后才知该项目没有设置担保措施。

对此,11月6日,前述北京资深信托人士指出,整个交易架构中不设置担保措施实属罕见,不符合业内通行的做法,这给信托财产的安全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考虑到大业公司与工大高总的关联关系,不排除利益输送的可能。

关联关系轻描淡写

“工大系”自融乱象曝光

这份漏洞百出的尽调报告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获悉,尽调报告出具的投资经理签名人为“方永存”。他是上海一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一磊”)综合管理部总裁助理,并不在大业资管21名员工之列。

上海一磊的人缘何出现在了尽调报告之中。阳明18号推介材料中称,大业资管注册资本1亿元,由大通期货经济有限公司(简称“大通期货”)与上海一磊合资成立,并通过了中国期货业协会颁发的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登记备案,是经中国期货业协会批准的专业化期货子公司。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一磊现已更名为“上海谦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谦宏”),法定代表人为王波业。他持有上海谦宏30%股权,中天金融通过中天城投集团上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上海谦宏64%股权。上海谦宏旗下成立了9家冠以“阳明”字样的子公司。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盖有公章的“大业资管股权合作协议”显示,大通期货与上海一磊于2017年3月签署该协议,大通期货与上海一磊拟分别对大业资管进行现金增资,其中大通期货拟增资5000万元、上海一磊增资3000万元。增资后大业资管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大通期货持股70%,上海一磊持股30%。

但时至今日,工商资料显示,大业资管已更名为“天津大业亨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直由大通期货100%持股。

樊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前述“大业资管股权合作协议”为双方补签的一个协议,“上海一磊的人参与到了阳明18号的运作中,尽调报告也是上海一磊出具的。为了符合监管要求,他们补签了上述合作协议。”

上海一磊到底和大业资管之间是何关系?为何上海一磊要出具如此漏洞百出的尽调报告?整个产品交易结构中为何不设置担保措施?11月7日,中国证券报记者电话联系尽调报告上的签名人方永存,他称“签字是有很多背景、很多情况,也不代表我就是投资经理或者怎么样,已经有警方多次询问此事,我不方便继续回应此事。”

上海一磊总裁王波业、大业资管时任总经理唐国培的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况。

更诡异的地方在于,大业资管作为管理人,其投委会的成员中,不少均来自融资方工大高总。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得的四份阳明18号“项目投资决策委员会评审表决意见书”载明,2017年6月,大业资管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王波业、唐国培、何显峰、王琦分别在《投决评审表决意见表》上签字,通过投决会2017年第3次会议,同意发行阳明18号。

当时,大业资管投资决策委员会由5人组成,王波业为上海一磊董事长兼总经理,未在大业资管任职;唐国培为大业资管总经理,非大业资管董事成员;何显峰为大业资管董事、融资方工大高总总会计师、*ST工新董事;王琦、张宪均不是大业资管员工。

“大业资管工作人员仅两位,且何显峰为融资方工大高总总会计师,很难保证投资决策的客观公正,所谓决策只是为了项目投资流程需要,目的只是为了欺骗发行产品,以骗取出借人的投资款。”樊华说,不仅如此,大业资管本身就与融资方工大高总有关联关系,但大业资管仅在资管产品合同中做了简要说明,投资者事后才知晓投委会成员的构成。

工商资料显示,工大高总持有*ST工新16.42%股权,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持有工大高总100%股权,哈工大为*ST工新实际控制人。

而大通期货持有大业资管100%股权,大通期货控股股东为“哈尔滨工大集团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工大系”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均为“张大成”,即当时*ST工新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这种微妙的关联关系,让不少投资人诟病:当风险来临时,大业资管是否以投资人的最大利益为重、及时采取措施维护信托财产安全?

多位投资人指出,自2017年9月14日起,*ST工新股价持续下跌,跌至约定的警戒线和平仓线,依据合同约定,受托方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追加流通股质押或现金补足价值缺口、申请强制执行,依法冻结相关股权或按合同要求工大高总一次性回购全部股权收益权余额。“无论大业资管、光大信托以及工大高总中间具体是怎么沟通或者发指令的,阳明18号的投资者看到的结果是:工大高总始终没有补仓、也没有回购。”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工大高总共涉及28起法律诉讼,多为借贷纠纷,该公司自2017年10月就被法院列为“失信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截至2019年3月31日,*ST工新负债总额为67.96亿元,逾期负债为20.47亿元;公司及分子公司涉及诉讼涉案金额68.10亿元;公司及分子公司包括基本账户在内的69个银行账户被冻结;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如今,阳明18号的投资人复盘一年多时间来的遭遇,如梦初醒。工大高总债务缠身、早已没了履约能力,*ST工新股价一泻千里,濒临退市,大业资管更名换姓、人去楼空,只留下69名焦急的等待那个遥遥无期的“兑付日”。

□本报记者 郭新志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高管变动刚尘埃落定,此时又陷入代销信托产品风波。

该行6月15日公告,已收到银保监会批复,王良担任行长任职资格已获核准。三天后,招商银行代销五矿信托鼎兴1号至15号产品全部到期,均无法完成兑付,总规模超23亿元。多名投资人已收到该系列信托计划申请展期18个月的通知。

多份五矿信托-鼎兴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显示,该信托计划用于受让深圳市五顺方商业保理公司(下称“深圳五顺方”)买断持有的供应商对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世茂集团”)旗下项目公司(下称“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债权,世茂集团关联公司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世茂建设”)为债务人的偿付义务提供差额补足。

多名投资人向时代周报记者称,招商银行在代销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中存在多处违规,包括故意隐瞒信托产品信息、故意隐瞒投资风险、风控把控不严等问题,已向银保监会举报。此外,五矿信托与深圳五顺方存在股权关联关系,却未对此进行相关披露,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多次拒绝提供资金管理报告。

房地产类信托收益相对较高,一度是银行代销的“香饽饽”,“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也正推行大财富管理战略,一直占据金融机构代销信托的最大份额。不过,地产业景气度下行,信托违约增多,招商银行代销的地产信托产品也屡出问题,不到两年相继踩雷华夏幸福(600340.SH)等房企。此次代销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出现问题,还引发部分投资者质疑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展业能力。

多名投资人称,他们选择购买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主要是看重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金字招牌,没想到招商银行客户经理拿大家的信任当作筹码,以“招行销售的信托产品从未出过任何问题,没有风险,留给优质客户”等话术,诱导、误导大家购买该系列信托产品,却没有过硬的风控措施。

针对投资者提出的质疑,时代周报记者联系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招行被指多处违规

“五矿信托-鼎兴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鼎兴1号”)成立于2021年3月30日。之后2个多月,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陆续成立,产品期限均为12个月。其中,鼎兴12号-15号于2021年6月18日成立,产品到期日为2022年6月18日。

招商银行APP显示,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投资方向为房地产融资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为5.80%,属于R3中风险产品。托管机构为招行北京分行营业部,基金托管费率为0.03%,基金销售费率为2.13%。

据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15份电子合同统计,该系列信托产品总规模为23.39亿元。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名投资人处获悉,目前,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全部到期,且无法正常兑付。

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五矿信托-鼎兴1号、2号、3号、8号、9号、10号、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信息披露公告显示,截至本临时公告日,债务人尚未偿付信托计划项下的债务,世茂建设及世茂集团也未履行差额补足和保证担保义务,交易对手已构成交易合同项下实质性违约。

前述多份公告显示,五矿信托已收到世茂建设关于寻求项目展期方案的《回函》,世茂建设申请本信托计划到期日顺延18个月,在原定到期日后的30个工作日(含)内偿还不低于本信托计划信托本金总规模的20%;在原定到期日后的13个月-15个月(含)期间偿还不低于本信托计划信托本金总规模的25.33%;在原定到期日后的16个月-18个月(含)期间偿还本信托计划剩余全部信托本金,及其他应偿还但未偿还的信托利益。

五矿信托鼎兴系列产品违约,多名投资人将矛头指向招商银行,他们质疑招商银行在代销信托产品中存在多处违规,并已向银保监会举报。

5月27日,银保监会向投资人发了《银行保险违法行为举报告知书》,针对反映的招商银行总行风控把关不严、故意隐瞒信托产品信息等问题,银保监会要求投资人进一步提供证明材料。6月7日,投资人已向银保监会提交了相关证明材料,以及补充举报招行存在的新问题。

多名投资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鼎兴系列产品在招商银行App上线时界面描述为基金,自五矿信托鼎兴1号、2号在今年3月到期不兑付问题发生后,招商银行不断修改手机银行产品详情界面,删去“基金”字样,增加了对于“房地产融资类产品”的投资方向说明。有理由相信招商银行故意欺瞒客户,伪装成基金销售,客户均被误导,以为购买的是基金。这违反资管新规第十二条,故意隐瞒产品信息。

“招商银行明知五矿鼎兴为非标准化债权投资,一再以‘只是代销’敷衍客户,没有尽到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的责任。”投资人认为,招商银行风控把关不严。截至2021年6月30日,世茂集团的总负债已高达4636亿港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仅为84亿港元。而招商银行却在明知世茂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以应收账款收购附差额补足承诺形式,变相为世茂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投资人还表示,五矿信托在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登”)登记鼎兴系列各产品的时间,远远迟于产品发行日。据中国信登官网信息,鼎兴9号首次申请登记日期为2022年1月4日。而据招行APP,鼎兴9号成立于2021年5月31日。

根据《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信托机构应当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日五个工作日前或者在单一资金信托和财产权信托成立日两个工作日前申请办理信托产品预登记,并在信托登记公司取得唯一产品编码。根据《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信托机构应当在信托成立或者生效后十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信托产品及其受益权初始登记。

据中国信登官网,鼎兴9号主要投向方向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招商银行APP显示,该信托计划投资方向为房地产融资类产品。投资人认为,招商银行没有核实该最基本的信息就上架售卖,有配合五矿信托欺瞒监管之嫌。

此外,投资人还质疑保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存在关联,却未披露相关风险。

天眼查APP显示,深圳五顺方母公司深圳五顺方商业咨询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为青海濯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青海濯方”),持有深圳五顺方商业咨询有限公司1%股权。股权穿透后,青海濯方为五矿信托关联公司。青海濯方的控股股东为青海信邦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后者控股股东为重庆家品建设有限公司,由五矿信托100%控股;而青海濯方另一股东为青海申基置业有限公司,同样由五矿信托全资持股。

投资人认为,五矿信托存在关联交易,却未在合同中进行相关方面的风险披露。基于该问题,他们多次要求招商银行提供资金管理报告,资金运用及权益情况表,并证明五矿信托没有自融。不过,招商银行至今仍在隐瞒保理公司与五矿信托关联的事实,且拒不提供相关资金管理文件。

一位信托业资深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利益相关方之间有相互持股甚至控股的关系,而这种情况并没有进行披露的话,的确有欠妥当,亦会有点变相自保的嫌疑。

代销信托频频踩雷

这不是招商银行代销信托首次“踩雷”。

2021年8月,招商银行代销5亿元大业信托·君睿15号(九通基业)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君睿15号”)逾期。大业信托发行这一项目旨在为华夏幸福间接全资子公司——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流动性资金。这是招商银行面向自然人违约。当时,招商银行称,将督促主动管理方大业信托妥善解决信托利益的分配问题。

2021年11月底,招商银行代销的“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该计划总规模66亿,由招商银行全权代销。据悉,经过协调,该信托计划延期2年兑付。

5月31日,上市公司安克创新(300866.SH)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6月通过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购买该行代销的中航651号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1亿元。据中航信托5月27日发出的《延期公告》,现该信托计划下待回收本金及投资收益存在逾期风险。

中航651号信托计划约定募集总额不超过25亿元,底层资产为阳光城旗下长沙中泛置业有限公司的“阳光城·尚东湾”项目,资金用于该项目开发建设。

颇为有意思的是,安克创新也在公告中称,公司保留对借款人、受托人、代销银行等相关方的法律追索权利。

代销信托屡次违约,招商银行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司法实践当中,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通常会把代销机构向金融消费者推介理财产品时是否尽到了适当性义务列为争议焦点。据《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72条规定,适当性义务是指代销机构在向金融消费者推介、销售信托理财产品等高风险等级金融产品过程中,必须了解客户、了解产品、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等义务。

投资人在向银保监会的举报材料中称,招商银行代销的-富荣166系列和君睿15号系列在2021年均已违约,最近又有招商银行代销天风基金违约发生。举报材料指责招商银行相关人员涉嫌渎职,恳请相关部门严查。

这样的指控可谓严厉。招商银行被誉为“零售之王”,2021年零售客户1.73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9.49%,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指在招行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367.20万户;私人银行客户(指在招行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12.21万户。

凭借这一优势,招商银行在银行代销信托江湖遥遥领先,代销信托成为招行财务管理业务的重要业务之一。2021年,招商银行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4151.41亿元,同比下降11.51%。这主要是在加强房地产监管,以及“房住不炒”“回归金融本源”等政策背景下,该行主动调整业务方向所致。

这一年,招商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37.50亿元。其中,代理信托计划收入69.10亿元,仅次于代销基金收入和代销保险收入。

代销信托对推进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战略、业绩增长均贡献不小,但也埋下发展隐患。

在今年3月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副行长朱江涛介绍,至2021年末,招行与房地产相关的理财业务资产余额约1008亿元,占理财总规模不足6%,违约率在0.2%左右。至2021年末,招商银行代销产品规模为988亿元,其中私行代销的非标类房地产余额为933亿,违约客户主要涉及华夏幸福和恒大。

朱江涛承认,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仍处于风险上升和释放阶段,整体行业性的不良率还会进一步上升。

如何妥善解决代销信托违约后的兑付问题,进一步强化风控水平,维持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是王良要面对的挑战。

记者 | 吴绍志

编辑 |

今年以来信托产品屡屡暴露风险,将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游戏大厂都拉到了同一个阵营。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界面新闻记者整理发现,截至上半年,有6家上市公司官宣“踩雷”信托产品,购买金额合计4.03亿元,违约本金超3亿元,受托人涉及民生信托、中融信托、重庆信托、中航信托、五矿信托、国通信托。

其中,金额最大的是安克创新(300866.SZ)购买的“中航信托·天启【2019】651号长沙中泛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购买金额达1亿元。

2021年6月,安克创新通过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购买了该款信托产品,认购期限为356天,临近到期却收到中航信托发来的《延期公告》,受托人已启动司法程序追索并同步采取了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截至5月31日,安克创新共收到信托产品投资收益275.75万元,剩余本金1亿元和260.68万元投资收益存在逾期风险。

同样投资了1亿元,税友股份(603171.SH)曾购买“五矿信托-信泽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38期”,已经收回本金3444万元和收益561.2万元,剩余本金面临延期,信托计划到期日统一调整至2023年6月30日。

6月27日,天眼查APP显示,因“营业信托纠纷”,游戏大厂米哈游、莉莉丝分别诉五矿信托,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将于2022年07月25日依法公开审理。

与安克创新、税友股份不同的是,塔牌集团(002233.SZ)“踩雷”多只中融信托产品,单只产品最高购买金额仅有2000万元。

今年4月、6月,塔牌集团相继发出4份投资理财产品风险提示公告,均为中融信托产品。4款产品分别为“中融-融沛23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丰腾8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承安9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融筑42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购买金额合计5000万元,信托资金最终均投向地产领域。

在塔牌集团官宣“踩雷”承安96号的前夕,便有个人投资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其购买的承安96号进入延长期。

如今,塔牌集团从中融信托购买的这4款产品全部展期,最短展期11个月,最长需展期25个月。

面对已经风险暴露的信托项目,除了展期之外,信托公司也在寻求其他方式。

例如,南华仪器(300417.SZ)6000万元购买了“重庆信托•昆明融创城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债务人实质违约后,重庆信托宣布信托计划于2022年4月30日终止并设置“处置观察期”,2022年4月30日至2022年7月30日为首个“处置观察期”。

重庆信托表示,观察期内,设置阶段还款目标和资产处置进度目标;若观察期指标均能满足,受托人视情况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处置观察期;若观察期内发生债务人、担保人经营及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等情形,受托人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依法维护投资人利益。

此外,向第三方转让债权也是处理方案之一。

杭州解百(600814.SH)6月29日公告显示,其购买的5000万元“国通信托▪东兴890号融创1890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融资人已经构成实质违约,公司还有3928万元本金未收回。

国通信托表示,目前,已有第三方机构向国通信托表达收购本信托计划项下对融资人享有的债权的意愿,并要求国通信托尽快回复。国通信托紧急召开受益人大会,最终通过了向第三方机构转让债权的议案。

背靠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频频“踩雷”信托,用益信托资深研究员帅国让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应该说是当前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的真实写照,目前信托市场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强监管持续,信托产品违约风险频发,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信托公司自身经营问题。”

帅国让建议,投资信托产品应当转变投资理念,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获取收益放在第二位,选择实力雄厚或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关注底层资产以及风控措施是否有效。

南华仪器、杭州解百等均表明,公司将加强对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安全评估、风险控制分析和全过程状况跟踪。

塔牌集团从2021年下半年起暂停了地产类信托产品投资,截至6月28日,公司投资的地产类信托产品存量产品数量为13笔,存量产品余额为1.26亿元;杭州解百从2021年9月起暂停了地产类信托产品投资,截至6月29日,公司投资的地产类信托产品存量产品数量为2笔,存量产品余额为8928万元。

这两天,关于招商银行代销信托产品“爆雷”的事情,再次引发公众对这家万亿市值大行的关注。

1 代销信托再“踩雷”

据时代财经消息,近日,多位投资人投诉称,他们通过招商银行购买的“五矿信托-鼎兴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3月30日到期日之后无法兑付,该信托计划疑似爆雷。

目前五矿信托-鼎兴系列1-15期产品均无法完成兑付,据悉,每一期募资约为1.5亿元-2亿元,产品的整体规模大约是25亿元。资料显示,五矿信托-鼎兴系列的管理公司为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由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托管,属于房地产融资类产品,100万元起购。

五矿信托4月8日向投资人发送的一份报告显示,受托人于4月8日收到世茂建设关于寻求项目展期方案的《回函》,世茂建设要求本信托计划到期日顺延18个月。

对此,有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理财经理回应表示,“这个鼎兴1号属于问题产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投向地产的信托,不保本不保息,只是打着5.8%固定收益而已。”

该经理还称,“我们向客户推荐之前非常充分、反复地提示过这款产品‘不保本不保息’的风险,因为资管新规以后,所有的理财产品都在向净值化转型。客户自己非要买,看中了高收益和期限短。”

不过据多名投资者反映,该产品一开始在招行App上线时界面描述为基金,今年5月初调整了界面信息,增加了对于“房地产融资类产品”的解释,且删去“基金”字样。

2 屡陷代销风波

招商银行,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份行的王者,被广泛认为是国内竞争力最强、资产质量最佳、发展模式最好的银行,但是近一年来屡陷代销风波

去年8月,招商银行信托代销首次面向自然人违约,事涉大业信托5亿“无抵押“项目。这项目旨在为华夏幸福间接全资子公司——九通基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流动性资金。华夏幸福什么情况想必大家都清楚。

招商银行当时表示将督促主动管理方大业信托妥善解决信托利益的分配问题。

仅仅三个月之后,2021年11月28日,由招商银行代销的“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该计划总规模66亿,由招商银行全权代销。经过协调,最后延期2年兑付的方式处理。

5月31日晚,上市公司安克创新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6月通过招行长沙分行购买了该行代销的中航651号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1亿元。根据中航信托 5 月 27 日发出的《延期公告》,现该信托计划下待回收本金及投资收益存在逾期风险。

无独有偶,6月3日,也有媒体爆出招商银行代销的山东国际信托-资产组合管理1号产品也出现问题。

实际上,今年4月,五矿信托卷入地产信托违约事件中时,五矿信托-鼎兴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疑似爆雷的消息就已经传出。

3 新行长面临的难题

纵观招行银行踩雷的代销信托产品,共同特征之一是该产品的投向为房地产领域。

在“三道红线”等政策的高压和房地产债务风险蔓延之下,部分房地产企业纷纷暴雷。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爆雷更是屡见不鲜。

在今年3月年报发布会上,招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江涛披露,招行与房地产相关的理财业务资产余额约1008亿元,占理财总规模不足6%,违约率在0.2%左右。截至2021年末,招行代销与房地产有关的产品规模为988亿元,其中私行代销的非标类房地产余额为933亿元,违约客户主要涉及华夏幸福和恒大。

有投资人表示,2021年后还在死命推地产信托的,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心思,真的是肥了招行,苦了投资人。也有人认为,“你想赚人家的利息,人家一直就盯着你的本金”。

有信托人士表示,从信托产品销售的角度来说,银行只是代销对产品履约不承担保证责任,不过,从以往案例看,毕竟投资者都是银行高端客户,银行多数情况下会介入善后和承担部分代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任近十年的招行原行长田惠宇带领招商银行向大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显著,但是也留下了一些烂摊子。田惠宇被查后,招商银行5月才迎来新行长王良,代销信托产品兑付问题如何解决,也成为其上任后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本文源自深蓝财经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二胎概念(二胎概念股大全)

下一篇:600870厦华电子股吧(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