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基本知识 - - 767股票学习网!

钒钛龙头股(碳化硅半导体龙头公司)

2023-04-23 17:18分类:波段操作 阅读: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旭

7月以来,钒电池概念股异常火爆,多次领涨A股市场,俨然成继锂电后储能赛道的又一新风口。

7月20日,钒电池概念再度聚焦市场人气,截至收盘,板块指数涨幅近4%。其中龙头股攀钢钒钛涨停,近19个交易日股价翻倍。同时,一墙之隔的“钛白粉”产业,包括中核钛白、金浦钛业等企业,也因废料中含有可提取的钒而借势大涨。

7月20日钒电池概念涨幅榜

作为新能源储能“新贵”,钒电池产业为何引来产业界和资本界追捧?

据公开资料显示,钒电池一般指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为钒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缩写为VRB),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

钒液流电池是大功率、大容量和长时储能的理想技术路线,未来有望实现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国内钒产量超过5万吨,其中,超过90%的钒被应用于钢铁生产,用于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和耐热性。据乐观估计,2030年全球钒用量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随着新型储能技术快速渗透,钒液流电池发展前景广阔。

▎攀钢钒钛19个交易日股价翻倍

行情数据显示,攀钢钒钛7月20日再度涨停,全天换手率11.23%,成交额65.75亿元,总市值为6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自6月24日启动以来,攀钢钒钛股价持续上涨,7月便进入加速模式,截至7月20日收盘,在19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106.05%,同时股价也刷新自2011年9月以来新高。

对于近期股价连续攀升的走势,7月20日晚间,攀钢钒钛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3个交易日(2022年7月18日、2022年7月19日、2022年7月20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积超过20%。经核实,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没有买卖公司股票。

公告称,公司2022年继续与大连融科就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和钒储能介质购销签订了商业合同,若合同得以全部顺利执行,按照铁合金在线网站公布的目前钒产品市场价格水平计算,交易金额规模约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近期,攀钢钒钛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问题时阐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其中钒、钛是公司战略重点发展业务。

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对储能安全性提出要求,而全钒液流电池具备安全性高、扩容性强、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点。据研究机构EVTank数据,预计2025年钒电池新增规模将达到2.3GW,2030新增量将达到4.5GW,届时钒电池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量将达到24GW,当年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405亿元。

攀钢钒钛7月9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亿元~11.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0.72%~66.66%。

除中报预告业绩实现高增长外,近日持续活跃的钒电池概念也为攀钢钒钛的走强添砖加瓦。

民生证券认为,钒电池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2021年公司与大连博融及相关子公司、参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公司多钒酸铵原料加工成钒储能介质,并全部用于恒流公司(大连博融参股公司)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一期)”项目中。公司钒电池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钒电池产业空间广阔,产业链有望集体受益

光大证券指出,攀钢钒钛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钒产品产能,产能折4万吨五氧化二钒/年,原料优势显著。2021年9月,公司与连博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钒电池产业链实现优先供应、共建电解液工厂及储能装备生产等方面合作。受益于钒电池的发展,公司钒制品的价值有望重估。

钒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小,下游消费领域集中以及供应端集中度高的特点。以上特点使得钒价对于供需失衡呈现出高弹性特征,例如2018年由于钢铁行业用钒量增加,钒价在一年内涨幅超过400%。假设未来钒行业供应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在储能用钒量激增的拉动下,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钒供应缺口将达到3.0万吨,2030年缺口将扩大至9.6万吨,显著的供需缺口或刺激钒价再次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

▎储能消费快速扩容,原料端或成关键点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力装机量快速增长,国内储能需求持续旺盛,据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抽水蓄能以外技术)规模达30GW以上,并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目前,钒电池等液流电池已处于商业化前夕,同时,相较于锂电池而言,我国钒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资源端更为可控。

中信证券认为,钒液流电池是大功率、大容量和长时储能的理想技术路线,未来有望在新型储能技术中实现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受益于钒液流电池对钒消费的拉动,预计到2030年全球钒用量将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储能用钒激增叠加供应增长缓慢,钒价或因此出现大幅上涨。在钒液流电池装机量上升的过程中,上游钒资源将是率先获益的环节。

不同于常见金属元素的广泛分布,目前,我国可提取的钒矿,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和河北承德,其中,四川攀枝花地区钒储量,占国内已探明钒储量的87%。其余地段,包括中核钛白所在的甘肃省,主要分布的钒矿都是石煤,这种矿藏提钒虽然简单易行,然而资源利用率较差,并且存在极为严重的环保问题,目前已基本被禁止。正如中信证券所提到的那样,目前,制约钒电池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就是钒供应的紧缺。

这也意味着,行业的首轮和长期红利,必定属于那些钒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具体来说,就是钒矿的持有者和钒提取技术的持有者。

审读:孙世建

3月3日早盘,钛白粉概念领涨A股市场,截至发稿,金浦钛业涨停,惠云钛业涨逾9%,中核钛白、凯盛科技、安纳达、攀钢钒钛等多股纷纷跟涨。

3月2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再度上调钛白粉销售价格。

中核钛白公告,根据近期钛白粉市场行情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公司价格委员会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在现有钛白粉销售价格基础上,全面上调公司各型号钛白粉销售价格。其中:国内客户销售价格上调1000元人民币/吨,国际客户出口价格上调180美元/吨。

金浦钛业公告,自即日起,公司锐钛型和金红石型钛白粉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1000元人民币/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150美元/吨。

安纳达公告,根据近期国内国际钛白粉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情况,公司决定从2021年3月3日起上调主营产品销售价格,金红石型钛白粉和锐钛型钛白粉国内销售价格均上调1,000元/吨,出口价格上调150美元/吨。至此,公司在2021年1月12日上调价格的基础上,又累计两次上调主营产品价格,金红石型钛白粉和锐钛型钛白粉价格均累计上调2,000元/吨,出口价格累计上调300美元/吨。

同时,三家公司均表示,将密切跟踪钛白粉价格的走势及供需情况变化,及时做好钛白粉产品的调价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钛白粉企业已多次连续提价。

今年上半年,由于海外疫情暴发,国内外需求减少,钛白粉行业短期遇冷。但下半年以来,国内市场需求回暖,钛白粉现货价格已多次掀起涨价潮。多家机构表示,受益于供需紧平衡影响,2021年钛白粉行业将有望迎来强景气周期。

国金证券表示,需求端,国内后续恢复速度快,而国外对疫情防控相对较为宽松,疫情常态化明显,海外龙头企业开工率始终低位,不可避免的导致海外供应不足。供给端,目前国内主要钛白粉生产企业产量整体稳定,大部分厂家抓住海外市场机遇,利用海外龙头企业供给不足和产品存在价差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前期排单还在生产,现货供应情况依然紧张。当前市场现货库存低位,预计钛白粉价格将维持高位。

中信建投认为,短中期,特别是2021年,钛白粉行业有望迎来强景气周期;长期受钛精矿支撑以及扩产有序、龙头集中度提升,价格中枢有望在历史中位数附近维持,周期波动减弱。重点推荐龙蟒佰利,建议关注中核钛白。

川财证券指出,国内钛白粉生产商配套建设磷化工有助于消化副产的废硫酸和盐酸,并且都有固废残渣填埋的需要。钛白粉原料钛铁矿剩余铁元素和副产的硫酸以及磷化工的磷元素,可以用来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需要的磷酸铁锂,产业链延伸空间大。

首创证券表示,钛白粉景气持续复苏,主流企业连续提价,产品价格具备较强支撑。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业绩高弹性,建议关注龙蟒佰利、中核钛白、安纳达、惠云钛业等标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在火热的化合物半导体市场,碳化硅(SiC)领域正掀起尤为旺盛的收并购和扩产浪潮。

2022年算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年初以头部衬底厂商Wolfspeed(前身为Cree)宣布开始运营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意法半导体(ST)也在积极推进8英寸衬底研发量产,由此进一步牵引行业向8英寸衬底探索。

同时,头部碳化硅产业链厂商都积极开启了向外收并购亦或合作步伐,诸如意法半导体与Soitec在碳化硅衬底制造技术开展合作,此前较多聚焦氮化镓的厂商纳微半导体宣布收购GeneSic等。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龚瑞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几年碳化硅产业的并购动作确实不少,这主要缘于国际大厂想要更完整地控制供应链,特别是对上游材料的争夺。当然,频繁的并购动作也体现了市场对碳化硅发展潜力的认可。”

相比之下,同属备受瞩目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氮化镓领域则表现相对平淡。龚瑞骄认为,这是由于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专注于此的中小型厂商较为活跃,而国际IDM大厂仍将更多注意力给予了碳化硅。

越来越旺盛的电动车发展浪潮正对碳化硅应用有更多期待,这也是碳化硅目前最大的应用市场。而碳化硅的宽禁带、耐高温高压特性,令其在工控、光伏、储能等领域都有替代硅基产品的空间。

据分析机构Yole预测,硅基材料器件未来仍将占据半导体市场的主导地位,预计未来市场渗透率仍超过80%(此前长期超过90%)。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渗透率将会逐年攀升,整体渗透率预计于2024年超过10%,其中碳化硅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接近10%,氮化硅的渗透率将达到3%。

积极扩产

如果说此前行业间还在思考是否需要那么着急从6英寸迈入8英寸碳化硅衬底领域,随着头部厂商的积极迈步,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其中份额最大的Wolfspeed对于8英寸的研发时间更长久,且正在积极扩产。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得益于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长期投入积累,Wolfspeed已经实现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产线良率有较大幅度提升,因此国内也应积极投入对8英寸碳化硅的布局。

在此前的业绩交流会上,Wolfspeed高管也指出,功率器件产品线的需求增长大大超过预期,预计2022年和2023年为采用碳化硅的拐点,并从2024年开始加速增长。但目前看显然远远提前于计划,造成了供需不匹配。目前碳化硅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工业和射频基础应用中也有少量导入。

面对如此快速成长的需求,积极扩产成为当年头部厂商的关键词之一。

目前在碳化硅衬底方面,Wolfspeed以60%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后来者积极参与竞争,这种格局或许存在变化空间。诸如ST对8英寸晶圆的积极推进,其在2022年底还宣布与碳化硅晶圆头部公司Soitec合作引进晶圆制造技术;Ⅱ-Ⅵ(已更名Coherent)、罗姆等也在积极扩充产能。器件领域,英飞凌、安森美等头部厂商也在年初即提出大幅度扩产计划。

龚瑞骄认为,短期来看,Wolfspeed将会持续领导碳化硅衬底市场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其他厂商的迅速跟进,以及材料制备工艺的多元化发展,未来市场格局仍充满变数。

针对竞争者问题,Wolfspeed此前也表示,该公司的碳化硅材料客户中大多数都有计划尝试开发自己的衬底,这源于对近十年内碳化硅市场会供不应求的预判。

旺盛的需求碰上积极的扩产动作,短期内应该也还不用担心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此前安森美高层公开表示,预计5-10年碳化硅市场依然将比较紧缺,这也是公司持续扩充产能的动力所在。Wolfspeed也认为,需求显然超过了供应,当前硅基半导体行业处在周期性衰退,碳化硅则有长期发展前景。

龚瑞骄对记者指出,从下游需求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和工业市场的强力驱动下,碳化硅产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仍然会维持产能紧张态势,因此短期内尚不用担心产能过剩情况。

产业链聚合

不只是厂商自身的产能扩张,放眼这几年间,碳化硅产业链环节也在积极向外扩充能力。

安森美是其中对碳化硅尤为重视的厂商之一。2021年末,其收购碳化硅生产商GTAT后,已经实现从碳化硅衬底到封装的全产业链能力覆盖。

东吴证券就指出,随着安森美转变策略all in碳化硅,积极扩产并垂直整合产业链,覆盖第三代半导体全制造,测算预计安森美2024-2025年有望在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实现超20%的市场份额。

此前根据Yole统计,2021年全球碳化硅器件龙头为意法半导体37%的市占率,英飞凌、Wolfspeed、罗姆次之,安森美彼时市占率为7%,因此该机构认为其排名将持续上升。

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愈发频密,如前述ST与Soitect的合作,Coherent与英飞凌签订碳化硅晶圆供应协议;鸿海集团入股盛新材料,深化对碳化硅衬底布局等。

作为半导体行业中积淀相对“年轻”的领域,碳化硅被公认是国内与海外相差相对较小的半导体材料,因此国内产业链也在积极投入发展。

据化合物半导体市场不完全统计,2022年新立项/签约的碳化硅项目已超20个,总投资规模超过476亿,其中投资额超过50亿的项目有6个。

广东在碳化硅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合、产学研联动特征。诸如南砂晶圆和山东大学的合作、中镓半导体与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合作等。广州南沙则聚合了芯粤能、芯聚能、南砂晶圆、联晶等多个碳化硅产业链厂商。

CINNO Research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Elvis Hsu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SiC MOSFET相较于硅基MOSFET,其优势在于低电阻、低损耗、耐高温、耐高压尤其是1200V以上,切换速度更快,以及具有更小的芯片面积。无论是在电机驱动、车载充电、或电源转换及充电系统,均比硅基MOSFET有强大的优势。碳化硅功率器件主要应用领域包含电动汽车、电力供应、光伏、以及航天军工等,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已成为SiC器件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SiC产能扩张出量,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势必加速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国内公司如山东天岳先进、华润微、三安光电、扬杰科技等,有望迎来国产应用发展的甜蜜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8月2日,亚光科技、斯达半导、北方华创、天岳先进等一批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逆势大涨。作为被赋予重要战略意义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产业发展自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后,就一直站在风口上,国内产业链公司也已从多个细分领域积极探索,且获得了重要成果。

作为碳化硅上游的重要一环,衬底片国产化的进程备受关注。据悉,露笑科技6英寸碳化硅衬底现在已经小批量供货,预计今年年底能实现月产能5000片,2023年4月份左右能上月产能万片。

日前,露笑科技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情况,将新增年产24万片6英寸衬底片的生产能力,未来将为公司订单连续大批量供货提供支持。

另一家知名衬底片厂商天岳先进在7月中旬公告称,公司与客户签订了长单销售合同,约定2023年-2025年向合同对方销售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预计含税销售三年合计金额为13.93亿元。同时,天岳先进也正推进上海临港项目建设,作为公司加大导电型衬底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以适应未来巨大的电动汽车、储能等市场需求的布局。

全球来看,Wolfspeed(原名Cree)是主要的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片供应商;Wolfspeed、II-VI(贰陆)是半绝缘型衬底片主要供应商。目前,Wolfspeed、II-VI已开发出8英寸衬底片。在研发进程方向,露笑科技也正向8英寸衬底片发力。

国内IGBT领军企业斯达半导也在推进建设年产36万片(30万片高压功率芯片+6万片碳化硅芯片)的6英寸晶圆产线。斯达半导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新增了多个使用全碳化硅MOSFET模块800V系统的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定点,将对公司2022年至2029年碳化硅模块销售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

得益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碳化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斯达半导近日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40亿元至3.50亿元,同比增长120.80%至127.29%。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公司车规级碳化硅模块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开始大批量装车应用。

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是大势所趋,这也对功率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充分带动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主驱、充电模块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锂电巨头、知名整车厂等纷纷入局。今年6月份,宁德时代参股深圳市重投天科半导体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1.5亿元,入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品的开发、生产。

碳化硅外延片厂商东莞市天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也备受青睐,据天眼查App显示,今年6月份,公司股东名单新进比亚迪、上汽集团参股的上海尚颀颀盈商务咨询合伙企业,而此前,公司已受华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战投入股。

除了投资入局外,在碳化硅的垂直布局上,蔚来组建了碳化硅研发实验室,自研一条碳化硅功率模块工艺实验生产线。

天岳先进在接待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碳化硅材料基于其优良的半导体性能,未来应用场景会非常广阔,属于确定的成长性领域。市场上众多企业和投资人也关注到碳化硅材料在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因而出现投资火热的情况。

(CIS)

https://www.saximi.com

上一篇:现货交易技巧百科(黄金现货交易技巧)

下一篇:股票(股票300225)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